低血糖的5個常見原因,糖友你中了幾條?
更新于:2025-03-26 07:24:41

血糖高了不好,低了也不行。

低血糖是糖友控糖過程中的一大障礙,甚至比高血糖還可怕。

糖友一旦出現低血糖,輕則身體不適,如心悸、焦慮、出汗、頭暈、手抖、饑餓感等,還可能會有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如不及時糾正,嚴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

本文特邀審核專家:

糖友低血糖的分級[1]:

1級低血糖:血糖在3.0-3.9mmol/L之間;

2級低血糖:血糖<3.0mmol/L;

3級低血糖:無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識和(或)身體異常(需要他人幫助的嚴重事件)。

糖友注意,以下5種情況都可能引發低血糖。

01

未按時吃飯或吃的太少

對糖友來說,進餐規律,定時定量,是維持血糖平穩的基礎[2]。

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都可能導致低血糖[1]。

建議糖友定時、定量進餐,如因特殊情況可能出現誤餐,應提前做好準備,備一些簡單方便的食物,以防萬一。

服用降糖葯的糖友,如進餐量減少,應相應減少降糖藥物劑量[1],具體劑量需諮詢醫生。

提醒病程長、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島素的2糖尿病患者,為預防你發生低血糖,定時、定量進餐很重要。

02

空腹飲酒

酒精的攝入可直接導致低血糖,特別是空腹飲酒[1],糖友在家庭、朋友聚餐中需格外注意,一定不要空腹飲酒。

不建議糖友飲酒,如果飲酒,每周飲酒不應超過2次[1],每次飲酒女性的酒精量不應超過15克(約相當於350 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男性不應超過25克(約相當於580毫升啤酒、250毫升葡萄酒或75毫升白酒)[1]。

建議糖友在飲酒後監測血糖並隨身帶一些糖果,特別是服用磺脲類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的患者,一旦血糖低於3.9mmol/L,須及時補充糖分。

03

運動增加

運動增加也是糖友發生低血糖的原因之一。

一項數據顯示,因低血糖而住院的病人中,有26%是與運動相關[3],運動中或后因為血糖降低導致頭昏、噁心、嘔吐、冷汗等不適現象。

選擇適宜的運動強度很關鍵。

一般糖友50%的運動應為中強度運動(快走、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可以通過說話試驗進行判斷,即“運動中可以正常說話,但不能唱歌”。

血糖穩定、無併發症且有運動基礎的糖友,可以選擇高強度運動(變速跑、有氧操),說話試驗判斷是“運動中無法以正常節奏說話”。

運動時間不宜過長。

糖友可在餐後1小時運動,每次30-45分鐘(無運動習慣的糖友,可以從20分鐘開始[4]),不要超過1小時。

注意低血糖通常發生在運動后6-15小時內[5],還需警惕夜間低血糖。

65歲以上或久坐不動以及有冠心病的糖友,在運動前都應做專業的運動評估[3]。

04

血糖控制目標太嚴

嚴格的血糖控制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1],只看目標不看健康情況,可能會引發嚴重低血糖,最後危及生命。

年齡大,病程長或有其他嚴重併發症的患者,應首先考慮自身狀況,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控糖範圍。

對有嚴重低血糖或反覆發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放寬血糖控制目標,還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1]。

老年糖友的血糖控制目標,可以看咱們之前的文章:超過65歲,血糖多少算達標?很多人搞錯了!

05

胰島素過量

胰島素及胰島素促泌劑,劑量不當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誘發低血糖[1]。

把握用量十分關鍵,糖友不可擅自改劑量,必須遵醫囑用藥。

一旦出現低血糖,別不當回事,應及時尋找原因,調整治療方案和藥物劑量(調整劑量時應謹慎,務必遵循醫生指導)。

最後提醒糖友:

如果你因某些原因發生了嘔吐、腹瀉的情況,也可能發生低血糖。

因為嘔吐和腹瀉會降低你攝入的能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進而誘發低血糖。

一旦發生,需加強血糖監測,及時治療並去醫院找醫生調整降糖藥的劑量。

平時生活中,糖友應隨身準備糖果或者葡萄糖片,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