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高原機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
更新于:2025-03-26 06:15:47

本文轉自:工人日報

“從源頭上把風險‘摁’在地面上,才是抓好本質安全的真功夫”

保養高原機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

《工人日報》(2025年03月25日 08版)

本報訊 (通訊員許慶勇 張非非)“這個創意好!以前保養高原機又得停機、又得登高,還得幾個人協作,現在好了,一個人腳不離地就能輕鬆完成,真不錯!”3月7日上午,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濱南採油廠採油管理四區注採二站BNB5X52井場,僅用三四分鐘就輕鬆完成高原機保養工作的班站員工武銳高興地說。

這個區有220台高原機,每台高原機每年保養兩次,年累計保養作業440次。以往,每次保養都得由1名員工登上10米多高的高原機頂部,通過頂部的黃油口向軸承加註潤滑脂,另有1名員工在地面傳遞工具。因為屬於高空作業,還要有1人進行現場安全監護,1人開具高空作業票,1人進行票據審批。

夏天,梯子熱得像烙鐵,把手燙得生疼,每次爬完都汗如雨下、氣喘吁吁;冬天,寒風如刀割,梯子易結冰打滑,腳面被梯子卡得難受,厚厚的冬裝讓繫上安全帶都成了難事。

“一次保養就要爬上爬下20多米,還得人工加註六管潤滑脂,加註完了頂得虎口生疼,總共得花近40分鐘時間。”武銳說,“曾經的壯小夥們現在都有點爬不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保養都成了對員工的考驗。

“如何才能少爬甚至可以不爬?”疑問就像一顆種子,在主任技師吳斌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能不能用管線把黃油口接到地面,在地面用電動泵加註潤滑脂呢?”2023年,這個想法在吳斌腦中冒出來。同年6月,他牽頭成立技術攻關小組,白天忙生產,晚上搞研發,用3個月時間制定出一套免登高保養改造方案。

改造后,原來需要停機、登高、5個人協作完成的高原機保養工作,現在無需停機,只需要1人在地面操作、1人在旁監護即可。不僅減少了一項高風險作業,還提高了生產效率——一口井每年可增加生產時間80分鐘。

“從源頭上把風險‘摁’在地面上,才是抓好本質安全的真功夫。”吳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