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俱樂部》大結局了,出人意料的是,全劇爭議最大的角色,既不是劉梓懿,也不是秦文彬,而是普外主治醫生王高升。
劇中,王高升拿著不高的收入,卻背負著沉重的家庭重擔。一心渴望晉陞副主治醫師,卻屢次落空。
工作的不順,生活的窘迫,讓他成為了劇中最令人唏噓的角色,觀眾更是對他“伏弟魔”的行為難以理解。
直到王母去世,我們才得以一窺,王高升被親情牢牢綁縛的深層原因。
1
王高升出身農村,本科學歷,毫無家庭背景。自身條件的局限,讓他在江海醫院難有建樹。即便工作近10年,也依舊只是個主治醫生。
可他能從農村孩子考進醫科大學,成為三甲醫院的醫生,背後卻是全家傾盡全力的托舉。為了他的前途,母親操勞一生,弟弟僅讀了職高。
這便註定了,他要扛起母親和弟弟的未來。
他雖早有心理準備,可這擔子實在太重,既要解決母親和弟弟生活上的難題,還要為弟弟的不務正業兜底,同時,自己的小家庭也急需他的投入。
妻子蘇晴是商場理貨員,工作不穩定,女兒暖暖正上小學。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即便經濟拮据,他們還是給女兒報各種興趣班。
王高升每月工資除去家庭日常開銷、女兒學費和興趣班費用、給母親的生活費后,幾乎所剩無幾。
別的醫生開車上班,他只能騎電動車;蘇晴喜歡名牌包包,也只能想想。
2
王高升的弟弟王萬里年近40仍然未婚,整天在村裡吹噓,遊手好閒。王高升和母親都希望他能有個正經事做。
所以,當王萬里說要開水果店時,囊中羞澀的王高升很是欣慰,儘管自己沒錢,還是向別人借了5萬塊給他。
夫妻二人省吃儉用了半年,才還清這筆錢。可剛還完,王萬里就帶著母親再次上門,還要借5萬。
王高升實在沒辦法,之前找好朋友借的2萬還沒還,獎金沒發,又不敢找丈母娘借。最後只能硬著頭皮借小額貸,還生怕不夠,貸了10萬。
他滿心期待弟弟能踏實做生意,沒想到王萬里無心打理水果店,反而借錢賭博。當債主拿著10萬塊借條找到王高升時,王高升欲哭無淚,只能低聲下氣求債主,用水果店抵債。
即便弟弟如此不爭氣,王高升還是放不下,因為他覺得虧欠弟弟,而王萬里也因此對哥哥予取予求。
3
王母常說:“當年家裡窮,因為供你讀書,你弟弟才只讀了職高。現在你有出息了,你要幫幫他。”
王萬里也總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我為什麼這樣,你不清楚?從小到大,家裡穿的用的,哪一樣都先緊著你,我只能撿你剩下的。”
正因如此,無論母親和弟弟提多不合理的要求,王高升都無法拒絕。
賭債解決後,在母親要求下,王高升把王萬里帶到城裡,在醫院給他找了保安的工作。
可王萬里嫌這嫌那,先是抱怨受不了缺胳膊少腿,滿身是血的場景,接著又被屍體嚇得尿褲子。
王高升無奈又把他調到病房,可王萬里總想不勞而獲,很快就和殯葬公司勾結,對病重患者下手。事發後被醫院開除,王高升也被院長訓斥。
這一次,王高升終於忍不住對王萬里發了脾氣,還打電話讓母親來把人領回去。
結果王母面對兄弟倆爭吵,一股火湧上來,猝然離世,這成了王高升心中永遠的痛。
4
其實,王高升的難處旁觀者有目共睹。幾個好朋友甚至想出買彩票假中獎的辦法幫他。
可在老家鄉親眼裡,王高升是有本事、有出息的榜樣。母親喪事上,村長反覆念叨:“你是村裡少有的大學生,是你媽 的驕傲。”
王高升望著母親遺像,滿心愧疚,悔恨自己不該打電話,害母親看到兄弟爭吵,導致母親離世。
實際上,村裡人羨慕的眼光、母親和弟弟的依賴,對王高升來說都是沉重的枷鎖,為了面子和孝順,他一直咬牙堅持。
好在王母去世后,王萬里一改往日作風,送起了外賣,開始幹正經營生,這讓王高升稍感欣慰。
只是不禁讓人思考,如果沒有母親的離世,王萬里會改變嗎?
一個人的成熟和成長,似乎總是伴隨著痛苦和代價,王母用生命換來了兒子的幡然悔悟,這代價實在太過沉重。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王高升在親情的漩渦中掙扎半生,卻在失去至親後,才終於看到一絲生活改變的曙光,只是這曙光,來得太過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