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世紀嬰兒”千千的母親發佈訃告稱,千千去世。2000年0點0分出生的千千年僅25歲,為何又是年輕人?年輕人猝死有何特點?可否預防?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孫碩通過羊城晚報記者呼籲:不要熬夜,定期體檢!當察覺到自己身體不適,要盡可能讓身邊的人知道或者去人多的地方,以便被人發現,及時求助。
圖源網路
【熱點問答】
羊城晚報:據目前公開資訊,千千去世前,發燒腹瀉了5天,最後死因是心源性猝死,病發突然。從癥狀來看最有可能是什麼問題?
孫碩:在未有更詳細資訊之前,初步從癥狀來看,有可能是心肌炎,也可能是電解質紊亂造成心律失常。
羊城晚報:25歲心源性猝死常見嗎?中青年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往往後果比老年人更為嚴重,這是為何?
孫碩:不常見。但很多年輕人正是因為自恃年輕“能抗”,自覺“身體健康”,往往容易忽視了心腦血管事件的警示信號。而現在大多數老年人比年輕人更重視身體健康,且基本都有過醫院就診或體檢記錄,因此對冠心病、心梗等的防治更積極。
羊城晚報:何為心源性猝死?為何現在頻見“脆皮年輕人”?
孫碩: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臟原因(如心臟驟停、嚴重心律失常等)導致的自然死亡,通常在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發生,常常病發突然,可能毫無徵兆地奪走生命。據國家心血管中心數據,心源性猝死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41.8例。粗略計算,即每分鐘就有1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發病急促、進展迅速、搶救成功率低是其最為顯著的特點。
年輕人“脆皮”甚至發生猝死,往往與勞累、熬夜、高壓、抽煙、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係。如果本身有基礎心臟病又不知道,或是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群,再疊加以上高危因素,則更容易發生。
羊城晚報:心源性猝死可否預防?對於年輕人有何預防建議?
孫碩:可以預防。首先,要從良好的生活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入手,不要熬夜,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注意舒緩身心壓力;其次,要重視定期體檢,及時發現是否有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瞭解是否有心臟病家族史;第三,若有不適要及時就醫,而不是覺得自己年輕硬扛。
羊城晚報:懷疑發生心源性猝死怎麼辦?
孫碩:對心源性猝死,把握黃金四分鐘的搶救時間窗很重要。對於患者本人,若察覺身體不適,如突發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應儘快呼救,或到人多處被人發現;
對於普通市民,如果發現身邊有人疑似心源性猝死,及時有效的心肺復甦可能就是救命的關鍵。因此也呼籲市民積極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為身邊的人提供及時援助。
文|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張藍溪 張誠斌
圖源網路
編輯:吳方舟
來源:金羊網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