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丨找月嫂像開“盲盒”?家政服務行業何時能讓人放心
更新于:2025-03-26 03:55:21

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

近日,一則月嫂處理不當導致新生兒嗆奶窒息住進重症監護室,月嫂平臺卻以“7800元檔位技能差是正常的”為由拒絕協商賠償的新聞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隨著國民收入水準的提高,消費者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很多家庭選擇聘請月嫂、保姆協助照顧家中的孩子、老人。然而,大部分家庭表示,“遇到好月嫂、好保姆的概率堪比中彩票”。這不禁讓我們發問,找家政服務人員什麼時候能不像“拆盲盒”?

今年全國兩會,就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要完善家政服務職業標準體系,實行家政服務人員“持證上門”服務。在記者看來,這隻是讓人們放心的一步,要真正實現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比如,打破家政服務行業的“資訊差”,“金牌月嫂”不應只由家政服務公司說了算。有媒體曾披露,超過60%的家政仲介機構存在為育兒嫂包裝簡歷的行為,部分機構甚至故意隱瞞育兒嫂的不良記錄。在保障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應當讓僱主和家政服務人員提供真實資訊,防止簡歷造假、以次充好。

比如,制定更合理的收費標準。建立職業等級與薪酬相匹配的制度,避免虛假宣傳。遏制行業亂象,不僅要有統一的行業服務品質標準和評價體系,更要加強行業監管。

讓我們欣喜的是,本月《家政服務 母嬰護理服務質量規範》《0—3歲嬰幼兒居家照護服務規範》兩項家政領域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兩項“新國標”的出臺,對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推動家政服務行業規範化、法律體系化,這不僅是對消費者權益的有力保障,更是推動整個行業步入正軌、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來源: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