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在亞洲:從這部紀錄片里體會到亞洲的廣袤、多元、新奇
更新于:2025-03-26 05:26:33

這篇介紹一部紀錄片《亞洲》

紀錄片《亞洲》是BBC又一部頂級紀錄片。

它在豆瓣有9.2的評分。

主要聚焦於亞洲,歷經4年拍攝、製作,凝結成7集:

《波濤之下》、《雲端之上》、《冰凍世界》、《叢林秘境》、《擁擠大陸》、《腹地荒漠》、《拯救亞洲》。

下面我們分別來說說。

第一集,波濤之下

自認為看了許多海洋類紀錄片,這一集不會帶給我太多震撼。

沒想到開頭就被硬控了。

隨著鏡頭來到海底,從一隻角鐮魚到一群角鐮魚,再到獵食者黑尾真鯊。

角鐮魚試圖突出重圍暢遊大海,然而……只有少數活下來,產卵,孕育後代。

它們的後代又被“印尼貫通流”帶回海底,開啟新的輪迴。

接著鏡頭轉到洋流,攝影師用極致的工作精神,捕捉到了危險、壯觀又富饒的洋流、旋渦。

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獨家洋流鏡頭,以及洋流下的海洋生活——

動物也有合作、技巧、嬉戲、危機、關係……

鏡頭展現的這些場景,只有在亞洲海域才看得到。

鏡頭展現的這些動物,也只出現在亞洲海域——神奇動物在這裡。

讓人忍不住感歎:新奇,實在是新奇。

第二集,雲端之上

攝製組輾轉來到喜馬拉雅山脈,在這裡記錄了一位堅韌的藏狐媽媽。

它利用犛牛捕獵的場景,第一次出現在了紀錄片里。

不僅如此,本片還帶我們吸“小熊貓”——瞧,樹枝之間,高山之上,有隻小可愛~

既然吸貓,還有我!

雪山之巔,來回跳躍的雪豹。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印度的茶園裡的象群。

它們並不毀壞茶樹,會沿路向上探索,一直來到高山——

象群為何不踩茶園?

象群為何要去高山?

這一切還是個謎……

像這樣的神奇動物,這集記錄了許多許多……

雲端之上,海拔高處,紀錄片讓我們體會到亞洲的廣袤與多樣。

第三集,冰凍世界

鏡頭來到西伯利亞,在水深1600米的貝加爾湖。

當寒冬來臨,湖面會有3個月的冰封期,在此期間,一隻只小海豹出生了。

有時候它們會被困水下,海豹媽媽為了讓幼崽脫離危險,會吹出氣泡,形成氣囊,給寶寶製造一個喘息空間。

這麼有趣的畫面,第一次被詳細記錄,看到這裡,由衷覺得:漲知識、沒白看。

同樣讓我感到漲知識的,還有可愛的小肥啾,原來它們生活在冰天雪地裡。

冬天,它們會啄冰錐——因為冰錐是甜的,混合了樹的汁液。

大自然環環相扣,又美得恰到好處。

這集還有白鷺、赤狐、東北虎、黑熊……

紀錄片在展現動物生活的同時,也表達了關切——

如今,隨著海冰融化,北極熊的生活是越來越艱難了。

它們也在改變,試著在人類主導的世界里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

第四集,叢林秘境

聚焦亞洲的叢林,從雨林到高山茂林。

有老虎、青蛙、猩猩,也有豹子、大熊貓、犀牛、胡峰……

特別的是:

攝製組來到伊拉克,在這片戰亂紛飛的土地上,有一處叢林。

叢林裡生活著瀕危的波斯豹,它們可能只剩二十多隻,過去二十多年從來沒有人見過它們。

所幸,紀錄片捕捉到了,還記錄了其中一隻雌性波斯豹以及它的一窩幼崽。

拍攝到這樣的鏡頭著實不易,攝影師要在雷區來回奔波。

這也是我為什麼每一集都要看到最後——

最後十分鐘左右是攝影師講述一些鏡頭是如何捕捉到的。

從中,我們看到他們:

遵守、耐心、反覆、辛勞……只為記錄這些無以倫比的生靈。

致敬。

第五集,擁擠大陸

無疑,亞洲土地肥沃,人員眾多。

在過去50年間,亞洲越來越擁擠。

人一多:

定會擠佔動物的生存空間;

也難免跟動物陷入資源的爭奪戰。

那麼,現狀如何?

在紀錄片里,有寬容、耐心:

斯里蘭卡,人們對大象有極大的耐心,當地大象發展出向人類索食的生存策略;

印度,智慧的老虎媽媽躲避人群,夜晚出沒,一次次帶回獵物,養活了4只幼崽;

日本,人們相信梅花鹿是守護神,於是它們可以自由地徜徉在街道……

同樣,也有驅趕、不得不做的改變:

猴子們會來到農田偷食穀物,人類會派出忠犬追擊;

人類修建水渠,動物不得不發展出適應性;

在人類城市築巢的雨燕,它們跟許多動物一樣,還不能完全適應城市的變化……

第六集,腹地荒漠

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荒漠面積,從阿拉伯半島一直延伸到中國東部。

這廣闊的沙海並非不毛之地,各種神奇動物在這裡堅強生存。

攝製組在蒙古記錄了罕見的戈壁熊和萌萌的兔狲;

這裏還有當今世界真正意義上的野馬,普氏野馬。

在印度記錄了壯觀的蓑羽鶴群、瀕危的亞洲獅;

在伊朗記錄了黑喉鸕鶿青少年的幫派行為;

在俄羅斯記錄了蒙原羚艱難的遷徙;

在中國記錄了可愛的長耳跳鼠以及它們的捕食畫面——吃東西時也那麼可愛~

這些動物都是生存大師,哪怕在貧瘠的沙漠,也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七集,拯救亞洲

這一集可以作為環保宣傳片。

講述:

動物學家對馬來熊的保護、放歸;

印尼的鳴禽比賽——人類的特殊愛好讓很多鳥類走向滅絕;

日本沖繩的科學家,開發類比母鯊子宮的系統,拯救鯊魚寶寶;

爪哇島的科學家開發新技術以避免蝠鲼被意外捕獲;

香港保護小組開發面部識別軟體來檢測波紋唇魚的非法買賣;

動物學家在尼泊爾阻止野生動物走私所做的努力;

新加坡動物保護組織對闖入城市的動物實施救助;

……

他們的工作是辛苦、漫長、不易的,正如工作人員所說,動物保護工作,必須有極大的熱情。

致敬這些富含熱情的靈魂。

其實,環境、生態鏈是非常複雜的議題。

紀錄片沒有美化也沒有批判,它只是紀錄事實,讓人看到這其中的複雜性。

而說到複雜性,亞洲是世界的縮影。

我們處在複雜之中,解開亂麻的關鍵:也許只是抓住身邊事,一點點影響週邊。

該紀錄片目前在各個視頻網站都可以觀看,只是需要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