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元件價格狂飆,光伏行業寒冬是否真的已過?
更新于:2025-03-26 05:03:09

光伏產業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后,近期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轉。年初時,許多光伏企業還在為產品價格低於成本線而苦惱,但年後,光伏元件價格卻如脫韁野馬般飆升。

自2月份,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宣佈提價以來,光伏元件價格迅速突破0.7元/瓦大關。根據InfoLink的最新數據,3月份,主流分散式元件現貨價格已漲至0.8元/瓦,與2024年底的低點相比,反彈幅度超過33%。其中,隆基綠能的Hi-MOX10防積灰元件報價更是高達0.85-0.9元/瓦,創下了近兩年來的新高。

3月20日,InfoLink發佈的周價格評析指出,分散式元件價格漲幅較大,且交付量顯著增加。TOPCon元件的執行價格在0.68-0.8元/瓦之間,均價約為0.73元/瓦。HJT元件價格則在0.76-0.85元/瓦之間,而集中專案的執行價格則在0.76-0.78元/瓦之間。N-TBC元件的價格也維持在0.73-0.82元/瓦之間,集中項目價格約為0.73-0.76元/瓦。

不僅如此,光伏產業鏈上游的N型電池片、矽晶圓以及逆變器、膠膜、EVA、光伏玻璃等材料價格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特別是182*210mm的TOPCon電池片,已連續五周上漲,均價漲幅達到0.05元/瓦。同時,G12RN型矽片也在3月份內兩次上調價格,合計漲幅達到0.1元/瓦。光伏級EVA的價格也在半個月內上漲了248.57元/噸。

矽料價格同樣有上升勢頭,儘管受到庫存情況的影響,但預計3月份價格將維持在3.9萬元至4.2萬元/噸之間。這一連串的價格上漲,讓深陷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和低價銷售泥潭的光伏行業迎來了意外的轉機。

然而,伴隨著價格的飆升,光伏市場也陷入了搶貨、毀約和打假的混亂局面。分析機構還在為光伏行業的寒冬何時結束而爭論不休時,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元件斷貨的情況。隆基綠能分散式業務中國區總裁牛燕燕表示,目前隆基的所有型號元件產品都處於供應緊張狀態。

天合光能、通威股份、阿特斯等龍頭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部分熱門型號的元件現貨庫存大幅減少,產線進入“即產即發”狀態。交貨週期短則一周,長則半個月。有頭部元件企業透露,訂單已經排到了二季度。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剛剛裁員的光伏生產基地又開始緊急招工。

搶貨熱潮下,元件廠門口排起了長隊,有的貿易商甚至等了兩天兩夜都沒能提到貨。貿易商的囤貨行為也為這波行情火上澆油,有的貿易商表示,這次囤了數以吉瓦計的元件。為了搶到現貨,各方人士各顯神通,有的托關係插隊拿貨,有的接受原本不在首選範圍內的產品。

然而,搶貨熱潮也帶來了供貨違約和貼牌亂象。有的貿易商因遲遲拿不到貨而面臨客戶起訴,甚至有的資方因項目無法按時併網而損失慘重。天合光能、愛旭等企業也發佈了聲明,提醒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購買元件產品,以避免產品品質和售後服務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這次光伏市場的爆發,主要是受到國內政策點火和海外市場回暖的影響。1月份,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分散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和2月份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引發了以430、531兩個時間節點為目標的搶裝潮。

同時,海外市場也開始復甦,特別是歐洲市場,庫存去化完成,新項目排隊上馬,使得2025年的歐洲市場被看好。光伏採購信心指數飆升,據專家預測,2025年歐洲裝機量或將翻倍。這也給了元件製造商漲價的底氣。

然而,漲價對光伏行業來說並不完全是利好。如果價格能夠維持在高位,那些行將被淘汰的產能可能會死灰復燃,光伏去產能的大業可能功虧一簣。目前,業界的疑問是,高價能否持續。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大廠已經緩過來,開始有意控制漲價節奏,但供需緊張的局面很快會得到緩解。隨著行業開工率的提升和現貨供應的增加,價格可能會回落。同時,分銷商搶貨過多,實際需求並未跟上,這也可能導致價格下跌。

InfoLink預測,受搶裝影響,供應鏈漲勢有望維持至4月中下旬。但也有人表示,元件恢復正常供貨可能要等到6、7月份。至於價格,樂觀者預測下半年可能會維持在0.7元/瓦左右,而悲觀者則認為價格可能會跌回0.6元/瓦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這波行情,各光伏基地雖然大規模招工,但都是臨時普工,且試用期限大多截至5月31日。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廠對這波漲價持續性的不看好。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大規模的產能出清並未完成,行業還不到復甦節點。搶裝潮後,如果沒有明顯的市場增長,價格肯定會回落。下半年的銷量,還是要看海外市場的表現。

光伏產業的這場反轉,不僅帶來了價格的飆升,也暴露了市場的混亂和不確定性。未來,隨著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的變化,光伏產業將如何發展,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