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會好好的》最開始以為是關於人狗關係的故事,看到中間以為是關於怎麼好好和寵物告別的故事,看到結尾才意識到,其實是關於哀悼的故事,不僅是對寵物、也是對親人,對於怎麼處理自己的哀傷。當小狗的忠誠與人類的脆弱相遇,兩個陌生生命之間的深情羈絆,被導演拍得非常細膩動人。導演通過小滿與小意相遇相識並救贖的故事,給出了一種溫暖治癒的解答: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彼此照亮的過程。
該片的故事很簡單,表面是寵物片,但實際上以狗帶人,以狗喻人,最終還是落到陪伴、生死、離喪與告別。女孩趙小滿重複著打零工的生活,一隻流浪狗的闖入讓她逐漸放下家庭傷痛,形影不離的朝夕相處溫暖了同樣孤獨的兩個靈魂。當告別無可避免,還要養它嗎?小滿選擇用行動坦然做出回應——我要養,我們都會好好的。
前半段歡快輕鬆,將人寵相處的日常細節編織成詩,趙小滿的生活被原生家庭的裂痕與打工的疲憊填滿,她像城市中的一粒塵埃,無聲地承受著生活的重壓。直到那個雨夜,蜷縮在管道中的小意望向她,兩個孤獨的靈魂就此交匯。後半段催淚指數拉滿,編導用現實主義的筆觸將人寵情緣昇華至對生死離別的探討,以最純粹的情感觸動了觀眾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影片最深刻的命題在於探討如何面對必然的離別。
影片頗為出乎意料地,予以寵物,或者說更通俗、更平等的生命,一份體面。這部電影有個很重要的意義,即興許能讓一些人理解寵物亦是家人。如同對待人那般的入殮儀式,是淋過雨後想給別人撐傘,更是想讓生命在消逝前後,都知道仍有人在乎與愛。花園裡,大海邊,每次善待與被善待的畫面,都看得觸動不已。告別這種事情,不是預習過,複習過,就能夠消受的,但幸運的話,總能有個送別的機會,也因此很想為了這麼個將來,更認真地好好活著。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作為養狗人士,看完共鳴又感動。我送走了其他的生命,卻也不得不送走你。外面的世界充滿年味,熱熱鬧鬧,而我們在小屋裡吃著充滿回憶的餃子,祈望一息長寧。生命的最後一程,還是開開心心度過吧,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後再看一眼我愛的世界,和最愛的人。我把最愛的家人的骨灰撒進大海,了卻了她生前未盡的心願,兩條生命交融在一起,在這個世界告別,在下一個世界再見。我會好好的,你也是。
人們常說萬物有靈,我意識到,靈這個字,把這個世界上生命的漫長歲月濃縮進去。當你說,這個狗狗,這個貓貓好有靈性的時候,你的感觸是生命獨有的,是生命對生命的惺惺相惜。而你,想起它,想起它的未來,想起它的過去,想起它的離開,你落下淚來,我以為這個就是生命。那對生命的感觸,是從雙手感受到溫度的那一刻開始的,手掌上傳來的溫度,心跳和觸感,就是一個心靈和另一個心靈無聲的交流。所以,你總是不自覺伸出手,去理順毛髮,去摸摸頭,去撓撓下巴。
如何與寵物告別,如何接受死亡,很少有電影去講寵物殯葬和死亡話題,這部電影尤其的可貴。多數時候,人和寵物之間的相處都在愛和陪伴中,接受必須的告別;但不能因為害怕告別,就選擇捨棄愛和陪伴。就像湖南企發文化文案總監說的,比起是一部“愛寵類”電影,它更像是一堂生命課。影片用一層俏皮樂觀來包裹哀傷,就像憂鬱小醜努力講著純真的笑話,哀而不傷,不是讓人嚎啕抹淚,而是總留著倔強的希望,直到最後一個鏡頭調子都是昂揚向上的,心裡懷著對至親的惦念,朝著陽光抱起新生,這美好也讓人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