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哪吒汽車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系列負面消息如潮水般湧來,讓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據網路傳言,哪吒汽車研發團隊已整體解散,員工被迫簽署離職合同,賠償款更是要等到5月30日才能到賬,而去年11月離職的員工至今仍未收到應得的賠償。在職員工的薪資也被大幅削減,生活陷入困境。與此同時,哪吒汽車的三大工廠已全部停產,供應商們紛紛前往上海總部討債,場面一度失控。
面對這樣的局面,哪吒汽車在官方微博上發表聲明,對“解散研發團隊”等不實傳聞進行了澄清。然而,這一澄清並未能平息公眾的疑慮,反而有知情人士透露,哪吒汽車確實面臨著嚴重的資金壓力,研發團隊的人數也確實有所減少。
在3月19日和20日這兩天,哪吒汽車與100多家供應商在上海總部召開了供應商大會,共同商討化債方案。哪吒汽車一邊忙著闢謠,一邊還要應對供應商們的討債,可謂是焦頭爛額。
哪吒汽車的困境,也讓其背後的投資者紅衣教主周鴻禕倍感壓力。早在2021年,周鴻禕就領投了哪吒汽車的D1輪融資,高調宣佈進軍造車行業。然而,幾年過去了,哪吒汽車並未能如周鴻禕所願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泥潭。
回顧周鴻禕的創業史,雖然他曾以360安全衛士創始人身份名噪一時,但在跨界造車這一領域,他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他投資的熊貓TV破產出局,哪吒汽車也深陷困境,這些投資都未能給周鴻禕帶來預期的回報。
哪吒汽車的困境,不僅暴露了其在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也引發了人們對周鴻禕投資眼光的質疑。有評論指出,周鴻禕在投資哪吒汽車後,並未能為其帶來實質性的技術賦能和市場拓展,反而因為一些不當的言行和決策,加劇了哪吒汽車的困境。
相比之下,同樣作為湖北老鄉的雷軍在造車領域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小米汽車以其高性價比和出色的行銷策略贏得了市場的認可,雷軍本人也因其務實、真誠的作風贏得了使用者的信賴。
雷軍在造車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注重產品的細節和品質,通過長期的積累和使用者口碑的傳播,成功地將小米汽車打造成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佼佼者。而周鴻禕在投資哪吒汽車後,卻未能將其打造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反而因為一些不當的言行和決策,讓哪吒汽車陷入了困境。
哪吒汽車的困境,也給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注重自身的實力和品牌建設,不能盲目跟風或追求短期利益。同時,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專案時,也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避免因為一時的衝動而陷入困境。
對於哪吒汽車來說,要想擺脫當前的困境,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準,同時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和支援,共同應對市場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