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 DIY 主機領域,“創新”這一詞彙似乎正逐漸遠去?尤其是在“機箱圈”中,形形色色的海景房機箱層出不窮:在外觀、價格、架構、材質等方面相互競爭。實際上,說白了,誰率先推出新的產品,誰就擁有天然的優勢。不但要在外觀上令人“難以忘懷”,而且越往後,同質化的產品只會使價格不斷壓低。此次為大家帶來這款獨具“鷗翼門”設計的 PowerTrain–未知玩家幻翼 M-ATX 海景房主機分享,倘若您即將入手 M-ATX 海景房,這款“別具一格”的原創箱體不妨作為參考之一。
亮機後主機前置自帶的8.8寸豎屏LCD小螢幕加上自定義功能為前置面板增色不少。
上置的懸浮全透風扇支架設計搭配上風扇裝飾也成為主機的特有的亮點,估計是設計時並不把上置作為主力散熱位來設計的,而是把上置的散熱功能轉移到背艙的支架上。
隨著曲面玻璃技術成熟帶來工藝上的提升,三面曲面玻璃360°全景的也讓箱體的“表”和“裡”形成互為映襯的表現力。
與之相輔相成的內部燈效佈置也是點綴主機不可或缺的部分,硬體統一的橙色燈效搭配上黑色的箱體讓整套主機的里和外相互補充,把質感層次又得到再次的提升。
處理器:AMD銳龍 R7 9700X
主 板:華擎B850M Pro-A WiF
顯 卡:影馳GeForce RTX 5070金屬大師黑金版 OC
內 存:宇瞻NOX RGB 暗黑 DDR5 6400 32G(16G×2)
固 態:英睿達T500 PRO 2Tb
機 箱:動力火車(PowerTrain)未知玩家幻翼 LCD版黑色海景房M-ATX機箱
散 熱:X-GAMERX MK6 6熱管雙塔散熱器
電 源:先馬XP850W悟空版黑色 白金全模組ATX3.0電源
主機平臺的CPU搭配是AMD R7 9700X 8核16線程處理器。
主機板搭配的是華擎B850M Pro-A WiFi,和R7 9700X處理器一起入手的板U套裝,作為一款主打性價比的B850系產品,別看這款主打性價比主機板產品在其他產品上該有的實用功能一樣不缺。
首先來看下在主板供電方面,採用的是8+2+1 相組供電設計,其中Dr.MOS設計整合了驅動IC與上下橋MOSFET於一體的功率元件,相比傳統分離式MOSFET設計,它能夠提供更高的轉換效率、更低的發熱量,同時還能減少信號干擾,提高電源的純凈度。在實際使用中,這意味著更好的超頻能力、更穩定的運行狀態以及更長的元件使用壽命。特別是對於那些需要高性能計算的場景,比如遊戲、視頻渲染等都起到非常給力的輔助作用,所以R7 9700X在這款主機板上使用是綽綽有餘了。
其他板載功能設計上,自帶的WIFI6E WIFI模組,三組PCIe M.2介面,三組5V 三針燈控介面等等主流的實用板載功能都很好的滿足玩家的需求了。
顯卡部分搭配的是影馳新上市的50系中端甜品顯卡--RTX5070 金屬大師OC。這代金屬大師採用了黑/白雙色設計,不知道後續還會不會有金屬大師的“祖傳”銀色款推出不?
採用了NVIDIA最新的Blackwell架構,核心編號為GB205-300,TGP設定為250W。Blackwell架構的引入,不僅提升了傳統的光追和AI計算能力,更在DLSS 4和NVIDIA Reflex 2等技術上實現了顯著提升,並且顯卡採用新一代金屬大師寒光星β散熱系統。
採用純黑/純白兩種色調基底與鏡面高光線條紋理的碰撞設計。CNC亮面切割工藝讓顯卡的稜角更為分明,啞光金屬表面通過微米級噴砂處理實現類肌膚觸感,全覆蓋式鋁合金上蓋與強化中框形成立體散熱風道,整卡的設計也很好的延續金屬大師的硬核設計風格。5根8mm熱管和兩條6mm鍍鎳複合熱管+回流焊接工藝,再搭配上全新設計霜環扇葉風扇散熱方案:92mm三摺扇葉設計加上環形鏈結構使7葉設計較前代11葉方案實現同轉速下風壓提升10%、噪音下降5%。
整卡尺寸:304×125×50mm,符合SFF-Ready規範,能夠適配空間更為緊湊的ITX機箱。。延續了金屬大師的鋁合金一體壓鑄成型工藝,採用了全覆蓋的設計,鋁合金材質輔助散熱,尾端以及側面貫穿開孔設計為散熱提供更好的支援。依然採用整卡無光設計,頂部沒有額外的RGB燈效設計,背板採用陽極氧化工藝,白色“METALTOP”系列字樣塗裝標識採用黑白拼色塗裝,右側大面積的鏤空,尾端半開放設計,大風流直接穿透尾段的散熱鰭片,有效提升背面輔助散熱效果。
記憶體搭配上宇瞻NOX 暗黑系列的 RGB版 ,頻率: DDR5 6400 時序:CL 32-39-39-84,容量:16*2 32G,支援 Intel XMP 3.0 與 AMD EXPO 雙平台一鍵超頻技術。在頻率的選擇上NOX RGB版對比無光版本帶來更多的頻率選擇,新增了三款7200MHz/7600MHz/8000MHz高頻可供玩家選擇。
雖然採用了RGB設計,對比無光NOX的高度33MM高度,RGB版本的高度僅增加了11MM,高度增加到44mm,這樣的高度讓其安裝靈活性更加充足,即使安裝主流的塔式 CPU 散熱器,也不干擾風扇或散熱器的鰭片。
機箱型號就不重複了,還是來看下這款幻翼的設計特點吧,空箱狀態下,可以看到整個箱體採用的是三面曲面360°全景艙設計,雖然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的全景艙的箱體可供選擇,但是採用這種弧形一體成型的曲面玻璃箱體還是很少見到的,畢竟一體成型的曲面玻璃的工藝難度較為複雜,良品率也是較低。
幻翼機箱側開設計採用類似跑車的鷗翼門概念的側開設計,市面首款玻璃開合鉸鏈技術就是為了更好的搭配這個鷗翼門的概念來設計的,這也是這款機箱最大的賣點之一了。畢竟創新的設計概念可能在推出時並不會給大眾所接受,但是獨特的設計總會有自己的亮點所在,誰又能保證這個設計以後不會成為機箱主流的趨勢呢?
但是需要拆卸側面玻璃時對比採用卡隼卡扣快拆面板來說算是比較繁瑣一點,必須拆下頂部鉸鏈位的幾顆固定螺絲,向上提起固定卡位才能進行面板的拆卸(必須手要扶穩面板,這個是重點)。這樣對於新手玩家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
對於機箱上置的這塊亞克力支架設計,初入手時會覺得為什麼這樣設計呢?既然是全覆蓋的一體成型面板,上置是沒有散熱風口的,上置這樣的設計有何用處呢?後面拆開背艙后再結合這個設計就基本弄懂其設計的含義了,上置的直接只是單純的裝飾作用,添加上燈效散熱風扇就會把它的作用最大化了。背艙的散熱支架才是主力的水冷散熱位,而要是安裝風冷散熱的話則是靠箱體下置作為進風,後置和右側作為出風的散熱風道,當然了機箱的鷗翼門設計也是可以隨時打開的來進行散熱的。
幻翼雖然定位為M-ATX機箱,但是內部設計最終設計還是回歸到主流的左右分艙,所以箱體的三圍尺寸還是比較大的:435*300*368MM,所以在相容上基本無需擔心主流的大型顯卡和360水冷的相容了。
電源方面搭配上採用主流的15CM短尺寸設計---先馬悟空 XP850白金全模組電源。風扇格柵與頂蓋一體化設計,低調而簡潔,透過格柵可以看到電源風扇的軸心位置未貼有標識,整體視覺效果十分乾淨。該電源除了提供ATX3.0規格的16P供電外還包含其他豐富的介面,向下相容不同的硬體設備。
XP850W悟空版配備了14cm靜音風扇,並支援溫度與負載雙溫控。當負載小於60%或內部溫度低於55℃時,風扇將保持停轉狀態,以降低噪音。採用了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和DC-DC結構,額定功率為850W。其中,+12V輸出電流高達70.8A,保證了在高負載下的穩定性。並且通過兩項主流的認證:PLUS 白金認證和國內PPLP認證。
散熱部分則是採用--X-GAMERX MK6 6熱管雙塔風冷散熱器。
散熱本體採用的扣FIN設計,採用6根6mm的熱管雙塔式散熱器。TDP(熱設計功率):260W,整體尺寸為125*136.5*159MM,這個尺寸適配多數箱體使用。標配了二把轉速:800-2000RPM±10%,風量:達到89.4CFM,風壓:2.2mmH2O 支援ARGB同步燈效的RGB散熱風扇。
頂部也採用了主流的數顯設計,可以即時檢測和顯示CPU的核心溫度,方便監控系統狀態。
進箱前的安裝步驟就不詳細展示了,常規的處理器/固態/記憶體(上面有展示)/電源等安裝操作。
所以配件機箱后的其實和普通海景房機箱沒有太大的區別,要說的安裝點就是注意拆卸兩邊側翼面板時需要注意,還有選擇水冷方案的話,首先把背面的HDD/SSD的安裝支架拆卸后,然後把冷頭箱體右側的散熱口放進來,然後冷管可以用扎帶固定在右側散熱位的上面,然後才進行右側的風扇安裝即可。這款機箱最大可以支援168MM高度的風冷安裝,機箱一共支援12組12CM的散熱風扇安裝,並且機箱內部還自帶一個可升降的顯卡支架。
安裝完成後再把兩面側板安裝回來,並且箱兩側面板通過背面的卡扣與螺絲的穩固結合可以輕鬆支撐起兩邊的面板,形成鷗翼門的效果。
測試環節分成性能測試與散熱測試。首先通過主流測試軟體測試來看下這套9700X+RTX5070的綜合性能表現:
CPU和GPU的識別資訊
3D MARK的各項基準測試:
遊戲測試,測試環境:2K解析度,記憶體手動調整到現在主流的時序:CL26-35-35-42 6000MHz。遊戲分別是:CS GOII/VALORANT/2077/怪物獵人/黑悟空。
最後再來看下散熱部分:散熱測試也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閉合主機側板測試,一個是打開側板的測試來看下這個機箱的散熱表現:室溫-21℃,首先是閉合環境散熱測試,CPU調整至全核心5.3G進行雙烤散熱測試,CPU功耗150W溫度 81℃,核心溫度92℃和GPU功耗252W溫度 61℃,顯存溫度50℃。
兩邊側翼面板打開:CPU溫度78℃,核心溫度89℃ 功耗依然是相同的150W,GPU溫度60℃,顯存溫度維持不變50℃,對比閉合環境的測試,CPU溫度均下降3℃,GPU的溫度則維持不變,這是在雙烤環境下讓CPU和GPU同時滿載,日常我們遊戲使用場景並不會CPU和GPU同時滿載,當然了也不排除有些遊戲是可以把CPU和GPU吃滿的,綜合來看這代銳龍9000系是真正解決了積熱的問題,搭配這張只有250W功耗的RTX5070顯卡在雙滿載時的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也證明瞭這款幻翼機箱的散熱性能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要是使用水冷方案的話則是把CPU的散熱問題解決掉。
而在運行遊戲穩定測試時的溫度表現(基本接近實際遊戲運行的溫度),CPU溫度:63.8℃。顯卡溫度:62.55℃。
來到文章最後,通過這次的折騰,不知道大家對於這款蠻有新意的鷗翼門主機有什麼看法呢?折騰下來給我的感覺,創意和創新還是有的,至少大膽去嘗試市面上沒有的設計給玩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但是在一些設計細節上還是需要打磨的,如何做到讓玩家更快上手,如何更人性化的設計換代更迭這些就留待廠商和設計師們去考慮了。全文完!最後再來放幾張個人覺得不錯的紅黑配色展示,反正正好機箱的屏幕軟體(圖靈)自帶的刺客信條主題搭配上整機的紅色燈效顏值還是很抗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