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K Madone 第七代 vs 第八代 | 全面對比,你更喜歡哪一代
更新于:2025-03-25 22:32:14

鑒於TREK最近在電商腰斬清庫存,作為擁有過TREK七代人和八代的Madone車主,跟大家分享一下七代與八代的區別。

TREK Madone系列作為公路車領域的標杆產品,始終以氣動性能與輕量化設計為核心競爭力。第七代(Gen 7)與第八代(Gen 8)的反覆運算升級,不僅體現了TREK對技術細節的極致追求,更展現了品牌在平衡“輕量”與“氣動”兩大需求上的突破。本文將從材料、氣動設計、舒適性、幾何適配性及市場定位等維度,解析兩代車型的核心差異。

一、材料與重量:從OCLV 800到900系列的跨越

第七代:採用OCLV 800碳纖維,車架重量約1000克(未塗裝),前叉約365克。通過優化管型設計,車架較前代減重近300克,成為當時最輕的Madone車型。

第八代:升級為900系列OCLV碳纖維,車架組重量進一步降低,比第七代輕320克,同時強度提升20%。SLR車架重量甚至與TREK旗下爬坡車型Émonda SLR持平,實現了“輕如Émonda”的目標。

差異點:第八代通過更高階的碳纖維材料和堆疊工藝,在減重的同時提升剛性,解決了氣動車型常見的“笨重”痛點。

二、氣動性能:從局部優化到全系統整合

第七代:以Kammtail氣動管型為核心,優化車架、前叉及一體把設計,在45km/h時速下每小時比前代快60秒(約節省19瓦功率)。

第八代:採用全系統流線型設計,整合RSL氣動水壺、水壺架及窄化車把(上把位比下把位窄3釐米),氣動效率較Émonda提升77秒/小時,與第七代持平,但系統相容性更優。測試顯示,整車在200瓦功率下綜合風阻顯著降低。

差異點:第八代通過配件與車架的一體化設計,將氣動優化從單一車架擴展至整個騎行系統,提升了實際場景下的效率。

三、舒適性:IsoFlow技術的反覆運算

第七代:首次引入IsoFlow技術,取代可調節的IsoSpeed系統。通過車架立管區域的“缺角”設計,減輕重量並提升垂直順應性(緩震性),但實際騎行感受接近IsoSpeed調至最硬狀態。

第八代:進一步優化IsoFlow結構,垂直順應性提升約80%,吸震能力更強,同時車架剛性未受影響。這一改進顯著提升了長距離騎行的舒適性。

差異點:第八代在保留氣動優勢的同時,通過結構革新大幅提升緩震性能,更適配複雜路況。

四、幾何與適配性:從專業化到普適化

第七代:採用H1.5幾何(整合H1與H2),提供8種車架尺寸及11種車把選擇,兼容30mm外胎,但僅支持電子變速套件。

第八代:延續H1.5幾何,新增通用變速器挂鉤(UDH)和RCS車頭碗組系統,支援機械變速相容性(SL版本),並可通過更換碗組適配不同車把設計,擴展了改裝空間。

差異點:第八代在保持競賽級幾何的同時,通過模組化設計降低用戶門檻,覆蓋更廣泛的使用場景。

總結:技術整合與用戶導向的平衡

第七代Madone的革新在於“氣動與輕量的初步融合”,而第八代則通過材料、系統設計及適配性升級,真正實現了“輕快合一”。對於追求極致性能的職業車手,第八代的綜合效率更具吸引力;而普通愛好者則可通過SL系列以更低成本體驗核心技術。若預算充足且注重競技屬性,八代是最好的選擇。

選購建議

競賽優先:第八代SLR系列

性價比之選:第七代全系列 (斷碼清倉)

兩代車型的演進,不僅是TREK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映射出公路車設計從“單一性能極致”向“多維平衡”的行業趨勢。

就我個人而言,我鍾情於七代的肌肉線條,七代Madone的顏值無法被替代,但是如果是刷賽段或參加比賽我會選擇八代Madone

白了個白,下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