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19億,北美奪冠,中國兩天票房467萬,觀眾給好萊塢上了一課
更新于:2025-03-26 04:15:21

想不到北美觀眾還是用一個“票房之吻”救活了《白雪公主》。

跟中國市場不一樣,北美電影市場對好萊塢魔幻真人電影一向情有獨鍾。

當年的《小美人魚》中國內地票房2651萬,北美票房卻高達2.98億美元。

現在,《白雪公主》的票房故事在重演:雖然影片內地上映兩天票房僅為467萬。

但北美首日粗報1600萬美元(含350萬美元提前場),約等於1.15億人民幣。

預計北美週末票房能達到4550萬美元,雖然只有《小美人魚》的一半,但至少打平迪士尼上部大片《美國隊長4》的成績,算不上票房慘案。

只是影片製作成本2.7億美元為迪士尼真人改編最高,照此趨勢,將很難收回票房成本,更無法複製《小美人魚》全球票房5.61億美元的成績了。

同樣嚴峻的還有口碑,相比《小美人魚》的imdb7.2分,《白雪公主》imdb僅為2.5分,爛番茄新鮮度為 44%。

相比之下,瘋人院影業30萬美金拍的盜版《白雪公主和七武士》IMDB是3.7分。

這個成績,太不像童話了。

是電影本身的原因,還是好萊塢的魔法失效了?

今天咱們就一起聊聊這部《白雪公主》。

01 票房:全球涼,北美熱

由於影片投資高達2.7億美元,即使迪士尼取消了多場首映紅毯節約了部分宣傳成本,影片票房回本線依然高達6億美元左右。

以現在的走勢,《白雪公主》回本顯然指望不上中國市場了,影片上映兩天票房僅為467萬,上映第三天內地票房已經退到第八位,還不如重映的《倩女幽魂》,目前貓眼預測總票房為1179萬,不到《小美人魚》的一半。

可作對比的是,2012年度放映,茱莉亞羅伯茨飾演皇后的《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內地票房為4394萬。

時隔13年後,中國觀眾對這個迪士尼經典故事的興趣又下滑了。

全球票房也不樂觀。

韓國週三上映,首日票房15.4萬美元,金蛋評分7.0分,成為疫情以來口碑最差的影片之一。

日本週四首日票房為89萬美元,趕上春假,但票房和口碑都不好。

法國週三上映,票房48萬美元,創下迪士尼真人電影的最低票房,觀眾評分僅1.9。

義大利週四上映,票房37.8萬美元,也創下最低。

唯一能讓迪士尼感到安慰的還是北美本土票房。

首日1600萬美元,預計週末三日有望拿下4500-5000萬美元票房,在北美觀眾的力捧下,電影全球首週末有望破1億美元,毫無懸念將奪得全球週末票房冠軍。

可以說,只有北美觀眾,最愛白雪公主。

02 三個“驚喜“,三個遺憾

《白雪公主》的故事,觀眾耳熟能詳。

美麗的白雪公主母親去世,父親娶了後媽,就是加朵飾演的皇后。後來國王父親被皇后幹掉。

但皇后沒看過國產宮鬥劇,不懂得斬草除根的道理,直到白雪公主放走了俠盜男主,才想到派人幹掉白雪,結果他卻好心地放走了女主。

之後就是特效做的七個小矮人守護白雪,皇后只有親自出馬變身送出毒蘋果,

白雪被毒倒,俠盜上去親了一口,女主就復活了。

大結局是白雪公主和皇后對峙,諾大王國參戰總人數不過百,仗最後也沒打起來,女主靠嘴炮獲勝。

皇后與魔鏡同歸於盡。

影的故事主線十分簡單,三言兩語就能概括,曾拍過《與莎莫的五百天》《超凡蜘蛛俠》等佳作的導演顯然不想講一個複雜的故事,寧願將時間留給歌舞場面和特效。

故事簡單,不過在人物塑造上,比起1937版的《白雪公主》,還是有了突破。王子被改成了俠盜,白雪公主被還原成一個獨立的人,憑主演斯皮爾伯格歌舞片《西區故事》出圈的女主瑞切爾,歌聲絕沒問題。

這算是影片第一個驚喜。

電影的第二個驚喜,是雖然採用大量特效,但卻全面還原了動畫版,也令動畫版老粉絲找到了當年的懷舊情感。

無論音樂、佈景、服飾甚至唱法,影片都試圖保留原版童話經典,整個故事走向,幾乎是對原版的還原。

電影的第三個驚喜,就是蓋爾加朵的扮相雖然不好看,但歌舞場景別具喜感。

以上是我比較喜歡的《白雪公主》中的三個亮點,但光靠這些亮點,不足以支撐起整部電影,片中肉眼可見的缺點,也令觀眾不滿。

最大的爭議,就是女主角的選擇,好萊塢第一次採用了棕色肌膚的白雪公主。

瑞秋·齊格勒的顏值其實比《小美人魚》選角已經明顯進步,對演員外形的過度嘲諷沒必要。問題在於她不適合演白雪公主。

瑞秋·齊格勒的外形透著一股倔強與狠勁,對比之前的白雪公主扮演者,比如莉莉·柯林斯——

或暮光女,選角就輸了一籌。

女主無論形象和表演都缺乏親和力,很難想像小矮人和大結局的士兵會單純被她的愛心感化。

電影第二個爭議的點,是配角也不出彩。

全cg小矮人演技先不說,恐怖谷效應就夠觀眾受了。

男主顏值尚可,但演技也著急,白雪被毒倒了,他還慢悠悠跳石板橋過去,國產仙俠劇也不敢這麼演。

蓋爾·加朵的角色和表演也夠嗆,皇后人設已經非常奇葩,下狠手除去國王,卻不殺白雪、一心撲在美顏事業上,

配上蓋爾·加朵世上最奇葩妝造和不太行的臺詞,這個皇后的存在感實在難與當年的塞皇相比。

到最後,所有配角的呈現,都成了背景板。如果有一個絕美的白雪公主,或許能拯救一切,可電影沒有。

電影第三個爭議點還是劇情的老套。

本片的特效和場面都在還原老版動畫。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個時代是否還需要如此巨大的投資,去還原這樣老套又簡單的童話故事嗎?

尤其是大結局,民眾們手牽著手唱著歌來到城堡底下,白雪振臂高呼,僅靠記得每個士兵名字就引發倒戈,我們的春節檔釘子戶《熊出沒》都不會這麼拍。

保守有保守的好處,但這個IP經歷了80多年,故事主線卻仍然離不開這種“真愛感化一切”的故事框架,就難免會使人產生審美疲勞的情緒。

哪怕內地的觀眾早已對迪士尼真人改編系列降低了期待。

但一個只複製過往,不“走心”的老IP,註定會越來越小眾,只能滿足一部分情懷老粉的需求,而這部分人終會日漸稀少,吸不了新粉就肯定會慢慢消亡。

這也是《白雪公主》留下的3個遺憾。

03 中國觀眾認定的爛片,北美觀眾卻當成了寶?

看上去,中國觀眾對迪士尼真人改編的興趣,似乎與日俱減。

當年爭議不斷的《小美人魚》,在內地上映18天還有2651萬元的票房成績,而《白雪公主》的內地票房卻在繼續後退。

但北美觀眾卻依然在力挺白雪。

實際上,好萊塢並不是沒有求變。

2012年的《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莉莉·柯林斯的白雪和茱莉亞羅伯茨的皇后,至少選角是靠譜的,也是唯一一部白雪沒有被皇后豔壓的真人版。

同年的《白雪公主與獵人》,暮光女克裡斯汀·斯圖爾特飾演白雪,查理茲·塞隆飾演皇后,

雖然當年很多觀眾吐槽魔鏡審美,但女戰神版白雪公主的劇情改編很新穎,最後是公主在雷神飾演的獵人説明下,反殺王后成為女王。新意是有的。

但到了2025年,曾拍過多部佳作的導演馬克·韋布,卻拍出了一部最因循守舊的白雪公主。

電影的畫面和場景總處在一種“過飽和”的狀態,元素非常多,但內里空空如也。

事實上影片北美口碑也不妙,但北美觀眾依然用腳投票,支援了這部迪士尼大片。

不過隨著影片歐洲票房滑鐵盧,中國票房折戟,即使北美觀眾將票房刷上2億美元,電影虧損仍有可能接近一億美元。

有可能是2005年好萊塢新的票房慘案。

04 好萊塢大片,中國觀眾已經不買帳了?

講到這裡,我們又回到了“好萊塢電影中國觀眾不買帳”這個話題。

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是曾經火過的。

自《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等大片在20世紀90年代打開內地市場以來,中國一度成為好萊塢大片的第2大票倉。

但進入2010年之後,隨著電影創意的枯竭,好萊塢電影日益流水線化,尤其是漫威和DC兩家推出的超級英雄電影,既在全球收割了大量票房,也進一步扼殺了好萊塢的原創力。

《復聯4》之後,漫威電影和DC電影同時陷入疲態,曾經的動作大片系列《速度與激情》、《007》、《碟中諜》等金礦也都不好挖了。

而越是原創乏力,《小美人魚》《白雪公主》這些幾十年的古老IP,越是成為好萊塢大公司不願放棄的“金礦”,直到榨乾最後一滴剩餘價值。

但好萊塢退化的同時,國產特效大片卻在加速崛起。

《哪吒2》《流浪地球2》不僅特效不輸好萊塢,更是打敗了好萊塢電影的集體審美降級。

於是當《白雪公主》從選角到敘事,從邏輯到文化價值觀,幾乎集齊了好萊塢改編經典的所有陷阱,中國觀眾當然不可能買單。

中國觀眾是近年審美進步最快的觀眾,已經不想看黑白配主演童話拯救世界,遇到難題只會高喊愛。

或許輸掉這一役的,不是迪士尼和《白雪公主》,而是整個好萊塢。

只是這一次,中國市場不會再有拯救一切的“王子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