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咔嚓”一聲別慌!東營市中醫院骨科微創技術刷新康復速度!
更新于:2025-03-26 04:04:30

大眾網記者 封富璘 東營報導

“術後次日就能輔助站立,這種治療效果遠超預期!”近日,東營市中醫院骨傷二科連續完成4例高難度關節鏡下膝關節內側副韌帶修復術,標誌著醫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在國內骨科微創治療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手術的順利實施,不僅為患者帶來了更小創傷、更快康復的希望,也彰顯了醫院骨科在技術創新和醫療服務上的卓越追求。

據瞭解,今年2月,53歲的曲女士在騎行電動三輪車時不慎摔倒,當即感到左膝關節疼痛難忍,不敢活動,“當時聽到‘咔’的一聲,膝蓋就像脫節了一樣。”據曲女士描述。隨後,曲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東營市中醫院骨傷二科,入院后完善磁共振檢查發現,曲女士左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嚴重撕裂伴內側復合體損傷,需要進行內側副韌帶修復手術治療。面對傳統開放手術需8-15釐米切口且術后需石膏固定的治療困境,骨傷二科主任孫雲明創新採用關節鏡下修復內側副韌帶及複合體損傷,僅需2-4釐米級微創切口,便完成了韌帶斷端精準對合、加強縫合及生物力學重建。

“以往,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需要採用傳統的開放手術,這種手術切口大,對組織的損傷也大,術后恢復時間長,患者往往要承受較多痛苦。”孫雲明介紹。通過關節鏡既能處理關節內病變,又能精準地定位韌帶撕裂部位,用最小的創傷完成韌帶修復操作。數據顯示,該術式使手術創傷減少80%,術后康復周期縮短30%,患者住院時間壓縮至3天。

原本對手術充滿擔憂的曲女士,在術后第2天藉助護具完成首次站立時,忍不住向團隊豎起了大拇指。事實上,關節鏡下膝關節內側副韌帶修復術對醫生的手術技術要求高。此次成功開展該項手術,標誌著醫院骨科團隊已經從引進技術向引領技術方向發展。

"三十年磨一劍,我們正從技術跟隨者向構建獨具特色的關節鏡診療體系轉型。"孫雲明表示。作為山東省較早開展膝關節鏡微創技術的醫院之一,未來,東營市中醫院骨傷二科將繼續砥礪前行,不斷探索創新,為更多骨科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眾拍 | 三月花信
眾拍 | 三月花信
2025-03-26 04: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