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痛不痛呀?”
每當護士姐姐這樣問
年僅4歲半的雙胞胎姐妹
都輕輕搖頭
平時打針也會哭的孩子
為什麼主動挽起袖子
含著眼淚、一聲不吭
因為
她們知道自己是來
“捐血救媽媽”
3月26日上午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血液內科幹細胞採集室內
一場特殊的生命傳遞正在進行
一對年僅4歲半的
同卵雙胞胎姐妹
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
一邊拿著畫板坐在床上畫畫
一邊通過外周血幹細胞分離機
為身患急性白血病的母親
捐獻造血幹細胞
孩子一邊採集造血幹細胞,一邊畫畫。(圖源:人民網)
三個月前
38歲的李女士
在湖南常德老家確診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她是獨生女
父母年近七旬
身體無法承擔
中華骨髓庫也未能
匹配到合適供者
由於患者體內
存在強效HLA抗體
臍帶血移植亦不可行
在這生死關頭
唯一符合條件的供者
是她的雙胞胎女兒
李女士的女兒(圖源:長沙晚報)
湘雅三醫院血液內科李穎副教授介紹
“兒童供者體重通常
需達到受者體重的
三分之一以上”
這對體重還不足20公斤的
姐妹顯然不達標
並且
單靠一個孩子的幹細胞量
遠不能滿足成人移植需求
而分次採集又可能
延誤移植時機
經過反覆討論
團隊最終決定採用
“雙供者同步採集”的方案:
同步動員兩名雙胞胎的
造血幹細胞
既不讓孩子重複
採集和穿刺的痛苦
又能及時採夠足以支撐起
母親生命的造血幹細胞
低齡雙供體聯合移植
尚無先例
如何盡可能
減少孩子的痛苦?
怎樣快速安全地
獲得足夠的幹細胞?
醫護人員正在為姐妹倆抽血。(圖源:長沙晚報)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
種種難題
湘雅三醫院血液內科聯合麻醉科
建立了高難度的血管通路
由麻醉科尹欣林副教授為兩名幼童
完成了麻醉狀態下的
頸內靜脈置管
採集前的連續5天
姐妹倆每天需接受兩次靜脈采血
醫護人員正在進行幹細胞採集(圖源:人民網)
在姐妹倆的採集床上
有護士姐姐送的
幼兒故事繪本《勇敢的小象》
圖書《田鼠阿佛》及水彩筆等
兩個孩子一邊聽著機器的響聲
一邊畫著稚嫩的簡筆劃:
有姐姐、妹妹
還有留著長頭髮的媽媽
在春天的陽光下
綠草地上奔跑、歡笑
……
孩子的畫(圖源:長沙晚報)
約4小時的採集后
醫療團隊成功
從兩名孩子體內
分別採集到
109毫升造血幹細胞
當天送到移植倉里
給李女士輸注
雙胞胎姐妹術后恢復良好
各項身體指標穩定
針對公眾對造血幹細胞
捐獻的常見疑慮
李穎醫生解釋:
“造血幹細胞具有強大再生能力
通過皮下注射動員劑
促進其釋放至外周血
再經分離機採集
過程類似成分獻血
捐贈後1-2周即可完全恢復
不影響兒童生長髮育”
據悉
這是首次採用
兩名低齡兒童聯合
捐獻外周血幹細胞的方式
救治同一成人患者
其背後凝聚著
醫學技術的突破
醫者仁心的守護
與血脈相連的親情力量
媽媽給了孩子生命
孩子給了媽媽生機
為兩個小寶貝的勇氣點讚!
也祝她們的媽媽早日康復!
綜合新華每日電訊、央視新聞、人民網、澎湃新聞、瀟湘晨報、長沙晚報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