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亂象:乾淨店鋪生存難,消費者如何安心點餐?
更新于:2025-03-26 03:40:06

隨著315消費者權益日的到來,今年的曝光力度尤為猛烈,一條關於楊銘宇黃焖雞米飯回收剩菜二次售賣的新聞迅速傳播,不僅讓整個黃焖雞米飯品類陷入沉寂,更引發了公眾對外賣行業的廣泛擔憂。消費者們紛紛發出疑問:還能否安心點外賣?究竟哪些外賣是安全的,哪些又是應該堅決避免的?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外賣騎手和餐飲商家,結果卻令人震驚。一位外賣騎手坦言:“我跑外賣5年了,從沒見過一家乾淨的炸雞店。那些訂單量大的店鋪,油鍋裡的油永遠都是黑漆漆的,根本沒見過換。”另一位騎手也補充說:“外賣銷量幾千單甚至上萬單的小店,99%都很髒。”

炸雞店成為了眾矢之的,多位騎手都表示炸雞外賣要謹慎選擇。一位自稱曾在炸雞店工作過的前員工透露,炸雞店的油不僅顏色發黑,品質也堪憂。他工作的店鋪曾收到過一大桶標價13元的油,考慮到中間商的利潤,這油的品質可想而知。

除了炸雞,漢堡、炒飯、蓋飯、粥等品類也被騎手們頻繁提及。粥店的問題在於過期食材反覆使用,而蓋飯類外賣則可能大量使用預製菜,如果使用的是小作坊生產的預製菜,衛生條件更是難以保證。炒飯類外賣的生產環境尤為惡劣,不少店鋪直接將蒸好的米飯放在醬油和油里攪勻,然後放在地上晾涼,灰塵和污染難以避免。

那麼,是否有可以放心點的外賣品類呢?騎手們表示,火鍋和日料可能是相對安全的選擇,因為這些食材的品質往往一目了然。一位餐飲商家也建議,吃東西要遵循“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原則,太便宜或太好吃的東西都要謹慎對待。

在選擇餐廳時,騎手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們提醒消費者,專門做外賣的小巷子里的店鋪要特別小心,二樓的門面衛生條件往往也不佳。銷量高的店鋪並不意味著乾淨,反而可能是純外賣店,衛生狀況堪憂。大連鎖餐廳如大米先生、醉得意、塔斯汀、必勝客、麥當勞、肯德基、老鄉雞等則相對可靠。

消費者們也總結出了一套外賣避雷攻略。比如,突然出現的新外賣店要謹慎選擇;名字帶有“·”符號的店鋪往往是小作坊風格;萬單店最好避開;沒有後廚環境照片的店鋪一律不點。一些消費者還會查看商家的營業執照和餐食製作方式,預製食品一律不點。

騎手們還建議,商場里的大連鎖餐廳基本都可以放心點,因為這些餐廳往往明火亮灶,衛生條件看得見。有堂食的餐館衛生條件也會相對較好。不過,騎手們也坦言,外賣和堂食的品質往往不同,外賣用了優惠券后價格更便宜,消費者不能要求商家用低廉的價格提供和堂食一模一樣的品質。

在採訪中,一位騎手的話讓人深思:“那些乾淨的店鋪往往因為食材好、價格高而生意慘澹,最終不得不關門。”這也揭示了外賣行業的一個殘酷現實:在極致低價和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乾淨衛生的店鋪往往難以生存。

然而,改變正在悄然發生。一些消費者開始自發抵制那些衛生條件差的店鋪,這些店鋪的生存環境正逐漸惡化。同時,隨著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的興起,那些食材新鮮、衛生乾淨的店鋪也開始被更多消費者發現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