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這甜瓜也太貴了吧!16塊錢一斤?去年這時候才賣10塊啊!"我站在超市水果區,盯著標籤上的價格倒吸一口冷氣。穿著碎花圍裙的老闆娘邊給哈密瓜貼價簽邊笑:"小妹你不知道,現在全城就我家敢進空運的玉菇甜瓜,你聞聞這香味——"說著"哢"地掰開半個瓜,清甜的蜜香瞬間竄進鼻腔,橙黃色的果肉滲出晶瑩汁水,我咽了咽口水,錢包已經在哀嚎。
突然想起上周在菜市場撞見張奶奶挑瓜的場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戴著老花鏡,把甜瓜挨個舉到耳邊晃,像老中醫把脈似的。最後挑的那個瓜,切開后瓤肉沙沙的,甜得直齁嗓子。我死纏爛打求來秘訣,老人家神秘兮兮說了句:"甜瓜甜不甜,看這裡就知道了......"
要說這甜瓜貴得有道理,人家可是水果界的"全能選手"。你看那水靈靈的果肉,90%都是礦泉水級別的天然果汁,春燥天來兩片,比敷十張補水面膜都管用。更別說維生素C含量碾壓柳丁,膳食纖維比芹菜還實在,辦公室坐一天的小夥伴吃它,第二天蹲廁所都順暢。
我閨蜜阿琳去年減肥,把甜瓜當晚餐吃,兩個月愣是瘦出馬甲線。不過要提醒大家,血糖高的長輩得悠著點,這甜瓜的糖分可不是鬧著玩的。最近我還開發了新吃法——把冷藏過的甜瓜切丁,澆上希臘優酪乳撒點奇亞籽,比網紅店的輕食沙拉還高級。
現在市面上的甜瓜可比相親物件類型還豐富,先說最近爆紅的"霜淇淋甜瓜",外皮青中透白,果肉嫩得能吸著吃,冷藏后真有香草霜淇淋的口感。上個月我直播開箱了個日本靜岡網紋瓜,瓜紋密得跟蜘蛛網似的,一刀切下去汁水能流滿案板,就是價格看得肉疼——398元一個,夠買十斤車厘子了。
要說性價比之王還得數山東羊角蜜,細長身形像彎月,皮薄得能透光。上周我在早市10塊錢買了3個,榨汁時根本不用加水,直接能打出奶蓋效果的綿密泡沫。不過要小心有些不良商販拿未熟的白蘭瓜冒充,教你們個絕招:真羊角蜜的瓜蒂是自然乾枯脫落,假的都是用剪刀硬剪的。
最近發現個新品種叫"流星蜜瓜",黃綠表皮帶著星星點點的斑紋,果肉居然是漸變的橙紅色。我在生鮮平臺搶購時還鬧笑話,收到貨發現每個瓜都套著海綿保護套,拆開瞬間以為買了一箱手雷。
第一招"看紋路"。拿玉菇甜瓜舉例,成熟的好瓜表皮会裂开细密的"閃電紋",像瓷器開片般自然。有次我在水果店遇到個完美裂紋的瓜,剛要拿就被大媽搶走,後來眼睜睜看著人家切開——果肉金黃如琥珀,當場悔得捶胸頓足。
第二招"聞香要找暗門"。別傻乎乎聞整個瓜,把瓜倒過來對著"肚臍眼"猛吸一口。上周我用這方法測試,有個其貌不揚的瓜,湊近一聞竟有混合著槐花蜜和茉莉茶的香氣,結帳時老闆娘都驚了:"這瓜放三天都沒人買,你咋知道是極品?"
終極絕殺是"按瓜蒂測糖分"。拇指按住瓜蒂周圍輕輕下壓,能感覺微微彈性的最好。有回我在超市演示給粉絲看,結果按得太使勁,"噗嗤"把瓜按出個坑,趕緊偷摸把瓜轉了個面。後來那個瓜...當然是我自己買回家啦,切開居然意外地甜!
現在我去買甜瓜都跟特工似的,左手舉瓜看紋路,右手拇指按瓜蒂,鼻子還貼著瓜屁股猛嗅。不過自從掌握這三招,再也沒有"買瓜像賭石"的慘劇。上周公司下午茶我帶了自挑的甜瓜,95後同事吃完驚為天人,非要拜師學藝。
最後送大家彩蛋:遇到表皮帶傷疤的甜瓜千萬別嫌棄!那是蜜蜂親吻過的"勳章",往往比光溜的瓜更甜。就像我家樓下水果攤王叔說的:"人不可貌相,瓜不可皮相",這話用在挑物件和挑甜瓜上,居然都挺合適!偷偷告訴你們,我最近發現用甜瓜靠近瓜蒂部位的籽留著,埋花盆裡居然發芽了。期待它能長出一串大大的甜瓜,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喜歡吃甜瓜的朋友們快試試我的小妙招吧。關注我明天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