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甲到亞洲杯,卡爾美要做中國足球的「長期主義者」
更新于:2025-03-26 03:24:42

提起中國足球過去這十年,你會想到什麼?

可能,你會想到空中樓閣又迅速垮塌的「金元泡沫」,還有一屆屆國足衝擊世界盃的吶喊與彷徨,以及數以百計的大小俱樂部的迷茫與掙扎。

過去的故事苦澀居多,我們幾乎會忘記,還有很多人在勤勤懇懇地為中國足球做事,還有很多成果在中國足球稍顯貧瘠的土壤里閃著金光。

比如,2025年,卡爾美和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牽手十年了。

2025賽季卡爾美中甲俱樂部球衣發佈

十年之前,卡爾美用長期主義為中國足球「培土」在過去一百多年現代體育的蓬勃發展中,為什麼跑出來的是足球?或者說,一塊草場、一顆皮球、20來人,為什麼可以讓全世界的脈搏為之變奏?

答案還要在足球的源流中尋找。其之所以能成為當今最具經濟與社會價值的體育專案,恰恰源於足球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始終保留與強調的「基層性」。

一支球隊,就是它所在社區和團體的代表和象徵,而所有小球隊的百川匯海、聚沙成塔,最終逐漸形成了競技和經濟等各個層面自下而上的「金字塔體系」。無數個下層的「磚塊」築牢基礎,才能托舉出一個站在最頂層的超級精英。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由於國內的社會文化等原因,中國職業足球反而呈現出了頂層熱鬧非凡、下層無人問津的狀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中國足球過去多年的混亂失序,下層聯賽的不被重視,既是結果、也是原因。

商業開發亦如此。「足球難賺錢」是整個行業的共識,這個「難」恰恰在於,國內的職業足球沒能在基層摸索出可以良性迴圈的財務邏輯,一旦大水漫灌,本就脆弱的根基就會被沖毀。而從零搭建起一個可以自我造血的生態,尤其需要有實力、有恆心的品牌提供支援。

從這點來看,卡爾美自2014年開始對中甲聯賽的耕耘,是一個難得的「長期主義」正面案例。

卡爾美深耕中甲聯賽十一年

2015年,經過試水,連簽8支中甲俱樂部外加贊助女超的手筆,説明卡爾美一舉站穩了在中國市場的腳跟。一年後,隨著中乙聯賽被納入囊中,在數量上,中國前三級別職業足球聯賽的隊伍,卡爾美已經收下了半壁江山。

於是,2019年簽約中甲聯賽的官方贊助商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這也意味著,在彼時,卡爾美才是在中國職業聯賽球隊規模和曝光場景最多的品牌。

應該承認的是,由於中國頂級的賽事資源長期被財大氣粗的國際大牌們掌控,卡爾美想要入局,砸出重金「硬剛正面」並不理智。從影響力欠奉的次級聯賽進行「農村包圍城市」的反向破局,也是卡爾美從現實角度摸索出的經營之道。

從最終效果來看,卡爾美和次級聯賽實現了雙贏。

長期被忽視的國內非頂級聯賽,獲得了重要的服飾裝備以及資金支援。中甲和中乙也得以在體育產業界乃至公共輿論場中獲得更大體量的宣發推廣,品牌效應被充分抬高。

非頂級聯賽的商業價值得到展示

更重要的是,卡爾美的贊助為行業展示了非頂級聯賽的潛在市場價值,也讓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哪怕是次級聯賽,配以有效的開發,同樣可以為品牌帶來良好的商業轉化。近幾年,中甲、中乙乃至中冠聯賽的球衣設計每每顯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也說明卡爾美的出圈模式正在被借鑒與模仿。

當公司在國內市場的營收連續多年實現增長,這家曾經作為皇馬贊助商見證其拿下隊史第7座歐冠的西班牙名牌,在中國站穩腳跟了。

十年相伴,卡爾美用創新科技給足球文化「武裝」從色調舒適的明暗花紋、到地方特色的方言點綴;從二手市場一衣難求的丁香紫白戰袍,到榮膺「全球最佳球衣評選」第44位的賽博朋克戰甲……難怪早已對模版化球衣味同嚼蠟的球迷都在呼籲,讓卡爾美去給中超「打打樣、上上課」。

「足球文化」,這個看似虛無縹緲的詞彙其實蘊藏在方方面面的細節之中,而球衣就是其中最具象、最直接的形式與載體。

受限於諸多現實原因,國內的足球文化發展仍大幅滯後於世界。因此,像卡爾美這樣的「攪局者」,既是球迷呼聲的體現,也是順應市場的必然。

2025賽季,卡爾美簽下了包括陝西聯合、遼寧鐵人、蘇州東吳、南京城市等9支中甲俱樂部,繼續獨佔中甲的半壁江山。

各家的新款球衣也在亮相后贏得了好評。將雲蒸霞蔚的秦嶺氣象穿在身上的陝西聯合,必將引發中甲新的狂潮;蘇州傳統的宋錦紋樣,讓蘇州東吳的間條衫更顯精緻;南京城牆標誌性的建築結構,則推動南京城市成為這座足球城的嶄新代表……

主客場球衣均統一搭載由卡爾美獨家研發的KEL·VENT科技面料,不僅實現了立體貼合修身剪裁、耐用性和速幹透氣性的整合,100%由回收材料製成的環保屬性更讓可持續發展成為足球生活的日常。

2025中甲聯賽卡爾美贊助九傢俱樂部主場球衣展示

除了球衣,不要忘了那顆皮球。

球迷們對於世界盃、歐洲杯這樣的超級大賽的用球往往如數家珍,說明那顆佔據所有人焦點的球,其實才是最具有品牌識別度、也最見科技功力的存在。2025賽季,卡爾美將獲得國際足聯最高等級FIFA QUALITY PRO認證、採用獨家專利技術的八片型球體落場中甲。把國際A級賽事的標準硬體「降維」覆蓋到中甲,也在潛移默化中推動著聯賽觀賞性的提升。

所謂「次級賽事」,只是競技序列的排序,絕不應該是管理和運營水準的降低。在這一點上,卡爾美十年的態度始終如一。

我們無意對球衣或皮球的意義過度吹捧,畢竟,競技水平和經濟規模始終才是決定一個聯賽級別的根本。但需要指出的是,聯賽綜合品質的升級,需要的是全行業的用心栽培與呵護。把球衣和皮球這些日常用品注入科技的卡爾美,也是在用自己的職責為中國足球文化「武裝」。

十年新篇,卡爾美用一城一場給足球生態「賦能」

品牌都有一顆「向上」的心,卡爾美也不打算滿足。

自2021年開始,卡爾美成為亞足聯國家隊賽事官方全球贊助商,併為卡達亞洲杯提供了包括決賽在內的比賽用球,借此實現了向頂級賽場的突破。

2023年卡達亞洲杯官方決賽用球——卡爾美VORTEXAC23+

合作愉快的結果自然是延續合作,就在去年,卡爾美完成了與亞足聯的新一輪續約。5年的合同時長、擴入亞冠精英聯賽的贊助範圍,在亞洲,卡爾美的品牌力正在得到進一步的認可。

另據統計,2025賽季,全球共有超過150支職業球隊選擇了卡爾美的定製化裝備,贊助物件甚至下探到了幼兒足球。從校園到社區、從業餘到職業、從基層到頂級,這樣的「贊助全滿貫」足以讓品牌實現全年齡段的露出。從中可見,卡爾美的「野心」並不止於次級。

而行業的期待則是,卡爾美在中國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本賽季,呼應中甲「一球一城新印跡」的主題,卡爾美也將正式啟動「一城一球場」專案。計劃用未來三年時間,完成瀋陽、濟南、青島、西安、武漢等城市「卡爾美社區足球場」的建設佈局。當球衣和皮球已經玩轉,擴張到社區球場的卡爾美,在足球場景的曝光要素中又將填補上一塊「重資產」拼圖。

還有對於青少賽事的持續投入。據瞭解,卡爾美正在籌備組建資深教練團隊,面向校園和基層青訓機構努力挖掘更多「幼苗」。希望發現和培養下一個「武磊」的另一面是,讓更多孩子願意走上球場,讓足球人口持續擴大。

卡爾美持續賦能中國足球生態

從裝備、到培訓、再到賽事,這就是卡爾美未來五年有關足球的發展大綱。沒有高舉高打的華麗辭藻,只是一家埋頭做事的品牌在衡量自身目標后的審慎發力。而在中國足球生態「災後重建」的當下,這份踏實可能是行業更需要的態度。

十年前,當卡爾美一口氣官宣8家中甲俱樂部,恐怕沒人能想到,這筆簽約在之後會成為中國足球一次長長久久的牽手,以及中國次級聯賽「壓艙石式」的合作。

而事實上,卡爾美做得並不複雜,無論外部環境是「門前冷落」還是「烈火烹油」,這家品牌只是把自己該做的事專注做好。或許,在表揚卡爾美的同時,我們更有必要反思,為什麼中國足球會屢屢在動蕩和浮躁中迷失?「穩定壓倒一切」,本不應該如此艱難。

聲明:以上內容是商業合作內容,用於調研的部分/全部數據來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關觀點及結論均基於以上數據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資指引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