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黑盒作者@菊千代不是菊萬代於03月21日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筆者最早是從CS著名選手device的新聞得知腸易激綜合征這個病的。因為device一直處於壓力狀態和高強度的比賽賽程,最後檢查出來腸易激綜合征和胃酸反流,從而導致胃灼燒、胸痛、心悸等癥狀。(“湯黛玉”的外號也由此而來)
那麼,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征?它有哪些癥狀?我們該如何面對它?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功能性腸道病狀,由多種因素引發導致腸-腦互動異常。癥狀不固定,可有腹脹、腹痛等癥狀,腹痛一般發生在下腹部。此外,可伴有如消化不良、胃灼熱、食管反流等上消化道癥狀;或乏力、尿頻、尿急及痛經等腸外癥狀。
中國的普通人群中,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率約在1.4%~11.5%間,但由於許多患者未就醫,實際數位可能高於此。這種病症可以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發生,但以中青年(18~59歲)更為常見。
此疾病的發病機制及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由腸道感染、心理因素(如焦慮)、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臨床一般以對症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需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飲食結構。
1.心理因素
情緒障礙是引起 IBS 的重要因素,精神壓力可以改變腸道運動,提高內臟的敏感性影響,這些都是對 IBS 發病起重要作用 。另外IBS患者情緒不穩定,不利於病情發展,表現為焦慮、緊張、擔憂或鬱鬱不樂、憂心忡忡,情緒起伏較大等。
2.飲食因素
飲食會誘發或加重 IBS 癥狀,最常見食物有:冷食、辛辣飲食、生食、油膩飲食、肉類、酒、蔥或韭菜。
3.腸動力異常和內臟高敏感性
內臟高敏感性出現胃泌素及膽囊收縮素分泌增加,對臟器血管壁的牽張刺激可啟動血管平滑肌細胞的機械門控鈣離子通道,使通道開放,升高胞內鈣離子濃度並引起肌肉收縮,發生胃腸平滑肌痙攣,引起胃腸動力異常。
1.保持好心情
腸胃不僅是一個消化器官,而且還是能表達情緒的器官,雖然這聽起來像偽科學,但這是由一定的理論基礎的。整個胃腸道覆蓋著數億個神經細胞和大量的內分泌細胞,它們通過激素傳遞有關腸道環境及其細菌的化學資訊,可以説明胃腸靈活感知到個體輕微情緒的變化,當接收到“情緒刺激”的信號時,胃腸蠕動速度、消化液分泌置就會依據信號刺激程度的不同做出回應。
2.調整飲食
進食有軟化和擴大糞便容積的食物,如粗纖維多的新鮮蔬果(芹菜、蘋果等),適量多飲水(每天 3~4 個常規礦泉水瓶那麼多即可),定時排便。
3.藥物治療
與主治醫生形成良性互動,將自己的病史、家族史、癥狀等悉數告知,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按照疾病分型採取相應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