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唐寶”和兩位女性:傳統文化托舉起的三段人生
更新于:2025-03-26 02:59:06

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 蔣京洲

3月19日,南充蓬安縣寬敞溝村,川劇變臉演員殷秋華登場,臉上的面具隨著音樂不停變換,台下掌聲四起。謝幕時,殷秋華褪去面具,向台下深深鞠躬。這時人們才看清她的面容,掌聲又響了起來。

這名20歲的唐氏女孩,因為川劇變臉聲名鵲起,被稱為“中國唐氏川劇變臉第一人”,這不僅改變了她的命運,也讓更多唐氏患兒家庭看到了希望。

3月21日是第14個“世界唐氏綜合征日”,記者走進這位被傳統文化托舉的“唐寶”的世界,向您講述她與母親、師父的故事。

“虎媽”

重重質疑難擋愛子心切

“我是秋華心中的‘母老虎’。”今年58歲的趙海英曾經在自己拍攝的短視頻里這樣說道。

2005年,38歲的趙海英和丈夫在重組家庭后,生下殷秋華,“出生時秋華是個八斤多的胖娃娃,但醫生一看就說‘娃娃不太對勁’。”趙海英說,6個月後,殷秋華被診斷為“唐氏寶寶”。

殷秋華和媽媽

從此,趙海英和丈夫踏上了求醫之路,重慶、成都、北京,夫妻倆帶著孩子跑遍了有名的醫院,但得到的答案都相同:這個病還沒法醫治。“無論怎麼樣,她都是我的孩子,我不能放棄她。”趙海英想方設法學習康復技能,陪著秋華學吃飯、學走路。

寒來暑往,殷秋華滿了7歲,同齡的孩子走進學校讀書,趙海英和丈夫也開始思考女兒的未來。“我不能陪她一輩子,以後我走了,秋華也能在社會立足,能有口飯吃,要是能找到她喜歡做的事情更好。”趙海英帶著殷秋華到處拜師學藝,卻少有人願意付出時間精力來教。

直到2021年,殷秋華遇到蓬安縣文化館川劇老師林春,本想學習舞蹈,卻在老師的建議下開始學習川劇變臉,“四川人哪個不知道變臉,但是我拿不准秋華喜不喜歡,第一次拿手機給她放變臉那首歌,節奏一響,她馬上搶過手機,放在耳朵邊,問她喜不喜歡,她說‘喜歡喜歡喜歡’,問她想不想學,她說‘想學想學想學’。”趙海英的眼睛跟著亮了起來。

“對我來說,陪秋華成長是一種修行。”說這話時,一直微笑的趙海英眼角有些濕潤。學習川劇變臉4年來,冬天5點半起床,夏天提前一個小時,除了生病,殷秋華365天雷打不動早起練功,趙海英要比她起得更早,催促起床、陪她上山練功。“剛開始的時候,我簡直痛苦,秋華記不住動作,一個動作老師要教幾百遍,但是說忘就忘了。沒辦法,我就陪著一起學。”趙海英說。

唐氏兒肌肉張力低下,四肢不協調,對殷秋華來說,普通人很容易做到的下蹲、單腳站立卻是難題。回到家,趙海英跪在地上掰著女兒的腳,幫她找“感覺”,“練功肯定受罪,沒辦法我拿著棒棒跟著她練、抱著她練,很多人不理解,罵我是個狠心的婆娘。我不在乎,秋華要學我就陪她。”

“虎媽”的堅持終於結了果。她不僅能流暢地變8張臉譜,還學會了吐火絕技,每次演出叫好聲不斷。

嚴師

“師父媽媽”用愛打開一扇窗

“其實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收秋華為徒,現在想想,是因為我有底氣,我有變臉,有傳統文化撐著我。”林春和殷秋華之間的緣分,始於一次偶然的排練。

2021年,蓬安縣殘聯以當地勵志殘疾人為原型,創排情景歌舞《不會微笑的天使》,在蓬安縣文化館工作的林春被邀請擔任舞蹈指導。“寶寶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排練過程中,她和另外一個‘唐寶’,說哭就一起哭了,一個跑出去另一個就跟著跑出去了。”林春沒想到,這個讓她“頭疼”的‘演員’,後來成了她的愛徒。

林春正在為殷秋華上妝

演出結束,林春接到了趙海英打來的電話,“電話裡秋華媽媽吞吞吐吐,最後才說秋華很喜歡我,能不能請我收下她。”林春有些吃驚,“跟著我學什麼呢?我能教她學什麼呢?我很猶豫,請秋華媽媽讓我考慮考慮。”

幾天后,趙海英又打來電話,林春決定當面“考察”,“我觀察寶寶的狀態,摸了摸她的手腳,覺得可以努努力,秋華媽媽跟我說‘我們這種家長,很自卑,幾乎沒有朋友’,我告訴她,孩子是可以雕琢的,現在有我,不怕,我給你們自信。”

思來想去,林春決定教殷秋華川劇變臉,“寶寶喜歡音樂,臉譜可以遮擋唐氏特徵的面龐,能給寶寶安全感。”林春開始手把手教學,手、眼、身、法、步,標準不降一格,殷秋華跟不上音樂節奏,林春便拿著鼓槌為她打鼓點,長此以往鼓槌在右手手指上磨出了一塊圓圓的傷疤;練功苦,林春就把殷秋華抱在懷裡,和她一起壓腿......“嚴師出高徒,孩子放在我這裡,我就要把她教出來。”

為了讓殷秋華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林春邀請到文化館學習的孩子一起練習,還讓殷秋華站在前排領頭。“我收寶寶的時候,約定1年半的時間,寶寶爭氣果真學出來了。”林春語氣裡充滿激動。

2023年5月19日,殷秋華第一次登上舞臺,林春為她備好戲服,認認真真上妝,拉著她的手送到舞臺旁。“我緊張得出了一身汗,比我自己第一次演出還緊張,直到寶寶演出結束,台下響起掌聲,我才鬆了口氣。”

第一次見面時,17歲的殷秋華仍像個孩童,林春情不自禁叫她“寶寶”;朝夕相處,林春不僅是師父,更像媽媽一樣操心,殷秋華叫她“師父媽媽”,這成了師徒間的獨特稱呼。“寶寶說謝謝我,但一路走來,我要感謝的人更多,比如縣文旅局、文化館和縣殘聯的支援,有了這些,我們才能創造奇跡,還會創造更多奇跡,讓傳統文化影響更多‘唐寶’,讓她們感受到世界的愛和美好。”

變臉“唐寶”

夢想走上更大舞臺

記者在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見到殷秋華時,她剛午休起床,見面乖巧地問好,還大大方方地展示了一段新學的舞蹈。

隨著學習川劇變臉,殷秋華的唐氏綜合征典型病症,也在一點點改善。面部控制越來越好,坐、立、走等大運動和手部精細動作也提升不少,學習能力、語言表達、理解、記憶力讓康復老師都驚訝。

脫下面具,殷秋華有了直面世界的力量。今年,殷秋華還參加了學校的跳繩比賽,“跳繩和川劇練功里的幾個動作很像,一下子就學會了!”殷秋華咧嘴一笑露出幾顆小虎牙。

“秋華自信、踏實,是我們班上的榜樣。”南充市特教學校教師說,在學校,殷秋華學會了很多技能,家政、面點烹飪,還學會了打架子鼓,“都說‘唐寶’智商不高,但秋華有股子認真勁,交給她的事情每一件都會用心。”   。

“在寶寶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真實的善良。”林春回憶,第一次演出結束後,主辦方為殷秋華準備了一個紅包,她立刻跑到林春身邊,把紅包塞到林春手裡,“她說‘師父媽媽,你辛苦了’,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紅包又被我塞了回去,觀眾認可她了,比什麼都重要。”

“前陣子秋華爸爸身體不舒服,她又是做飯又是按摩,還關心爸爸‘好點沒有’,我們真是感動得不得了。”趙海英說,女兒的變化越來越多,越來越讓她驚喜。

幾天前,殷秋華讓媽媽拿著手機幫她錄一段視頻,視頻里她動作俐落,堅定地說,“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段視頻被媽媽發到了網上,不少網友感歎,“這個‘唐寶’在愛里長得真好”。

而對於殷秋華來說,她還夢想著登上更大舞臺。

(受訪者供圖)

【來源:四川在線】

訓訌起源與傳播形態
訓訌起源與傳播形態
2025-03-26 03:47:39
30萬余元,保住了!
30萬余元,保住了!
2025-03-26 03:48:21
1951年以來最暖!
1951年以來最暖!
2025-03-26 03: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