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雪微)給大熊貓設計“玩具庫”,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開展“科考”,來一場龍井茶文化CityWalk(城市漫步)……3月20日,第一屆北京市中學生研學旅行學習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上,10份研學報告獲評十佳示範專案,充分展現學生們的科學探究精神。
“我特別喜歡大熊貓。去年‘五一’假期,老師帶我們去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探秘熊貓產房、熊貓餐廳等場所,近距離感受大熊貓的生活日常。”展示活動中,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實驗學校初三學生高慧霖自信登臺,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我們看到了不同年齡段的大熊貓在寬敞的自然棲息地中嬉戲、進食,還學到了如何給大熊貓‘豐容’——通過玩具、食物等提升它們的福利水準,豐富它們的生活環境,讓它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天性和需求,生活得更加健康快樂。”
研學旅行回來,學生們分小組認領研究課題。高慧霖和小夥伴一起去了北京動物園,主動擔任“豐容講解員”,為遊客科普大熊貓保護相關知識。“我們實地調研了北京動物園的大熊貓館,給‘西直門三太子’萌蘭設計了一個攀爬架的玩具模型。”高慧霖說,這次研學只是一個起點,她希望繼續研究大熊貓豐容課題,將自己設計的“玩具庫”通過官方平臺給動物園投稿,為保護大熊貓貢獻一份力量。
包括這份研學報告在內,此次獲獎的10個示範專案是從49個學校推薦的327項研學旅行學習成果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學生們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形成的研學報告涉及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
例如,在“龍井茶文化探尋之旅”中,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朝陽學校分校的學生們結合實地考察和合作探究,瞭解杭州西湖龍井茶的產區分佈、品質鑒別及生態保護等知識,感受杭州的多重魅力。豐台區璞瑅學校的學生們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開展實地科考,進行了生物多樣性、環境、歷史文化等多個方向的研究。
“這些優秀案例充分展示近年來本市中學生研學旅行的學習成果,是學校、社會服務機構協同,發揮全國研學基地和旅遊資源實踐活動育人實效經驗的推廣。”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管理辦公室秘書部主任高付元介紹,本市將進一步推動研學旅行規範管理,促進研學旅行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記者瞭解到,市教委根據《關於加強全市中小學研學旅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在抓好出行安全工作方案、應急預案和研學旅行教育教學方案審核、備案管理的同時,提出研學旅行專案實施過程中,要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應急能力和知行合一等四位一體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初心浸潤到研學旅行全過程。2024年,首次面向全市中學生徵集研學旅行學習成果,收到來自9個區49個學校推薦的327項研學旅行作品,經過評審,評選出10項示範案例,100項精品案例,100項優秀案例。
首屆北京市中學生研學旅行學習成果示範案例獲獎名單
活動通過學習成果展評推出優秀專案,從中發現典型研學線路,推出優秀輔導教師,發揮以學習結果為導向,引領研學旅行項目式教學高質量發展。從學科實踐角度來看,這些研學旅行學習成果相當於日常作業,反映不同學生的實踐學習特點,這些學生作業,類型多樣,內容豐富,表達真切,值得師生和研學旅行相關機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