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第二代Hi4技術預熱視頻中坦言“技術好但不會講”,從外界看似乎是想以謙遜姿態回應外界對其技術實力的質疑。不過,這番看似自省的表態,卻與長城汽車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形成鮮明反差。
燃油基盤鬆動,新能源難挑大樑
2025年前兩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15.88萬輛,同比下滑9.28%,其中1月銷量同比暴跌22.2%。儘管2月銷量回升至7.79萬輛,但對比主要競爭對手吉利20萬+、比亞迪32萬+等同行的爆髮式增長,差距進一步拉大。
哈弗品牌雖仍是銷量主力,但昔日“神車”H6在新能源衝擊下已失去統治力,2024年SUV銷冠易主比亞迪宋PLUS DM-i。其次是新能源轉型乏力,歐拉品牌在2024年前三季度銷量同比暴跌39.25%。
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魏牌,其在市場內的表現不溫不火,坦克品牌雖憑藉硬派越野標籤收穫部分增量,但面對方程豹等新勢力衝擊,想要持續高速增長實屬不易。
評論行業憤世嫉俗
魏建軍曾多次拋出爭議言論,稱“中國電動車沒有核心技術,電池技術源自美國”,試圖將行業困境歸咎於外部環境,然而,這種論調似乎展現了長城的技術短板。第一個問題便是三電系統缺乏突破,長城新能源車型多依賴供應商方案,自研的蜂巢能源雖在磷酸鐵鋰領域有所佈局,但成效似乎還沒展現出來。
再者長城自研的Coffee OS智慧座艙系統普及率並不高,高階智駕僅限魏牌藍山等少數車型,而現在魏牌在售的車型僅有四款,智駕能力反覆運算的速度讓人不得而知。
另外,Hi4技術雖標榜全場景高效混動,終端銷量未能形成規模效應。與其指責行業“內卷”,不如反思為何手握長久以來都未孵化出具有市場統治力的技術IP。
品牌虽多但精品不多
長城曾以“多品牌戰略”試圖覆蓋全市場區隔,但始終讓消費者摸不清頭腦,魏牌從VV系列到咖啡系列,定位頻繁調整,2024年魏牌在長城汽車中佔比今以後4.45%,銷量佔比並不高。
歐拉則是從“女性專屬”到“潮玩電動”,產品定義搖擺削弱差異化優勢,加之續航與智慧化短板,在和競品的競爭中表現並稱不上優秀;而在使用者關照度上,長城汽車也有建立長城智選服務,不過成效如何,還是需要時間檢驗。
汽車網評:魏建軍“技術好但不會講”不論是不是真的,這個都是長城汽車對於外界的回應,不過還是要明確,真正的技術領先無需自證,市場會以銷量投票。2025年,中國車市已進入技術定義品牌的新階段,長城能否打破困局,且看他們在今年能不能拿出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