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黑盒作者@清閒要有實力nie於03月20日發佈,轉載請標明出處!】
前幾天剛和哥們一起通關了《雙影》這款遊戲,遊玩的體驗還是挺不錯的,延續了《雙人成行》優秀的遊戲性和趣味性。但是在劇情上,第一部的劇情就是一對夫妻修復婚姻和好的過程,主線非常明晰。而在這一作,玩起來顯得過於分散,各有各的故事,那麼是製作組刻意為之,還是本來劇情就弱呢?
遊戲的主線劇情跟一代一樣,能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兩個主角不想自己的創意被剽竊,設法逃離《故事機》反抗雷德的故事。我們總共體驗遊戲12小時左右,並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搜集彩蛋,所以解讀或許不全面,有興趣的小夥伴不妨評論區來交流。
不知道多少小夥伴能發現這一點,就是遊戲從開始到結尾,就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反派。一個是故事,一個是令故事成真的機器,人類是夾雜其中的《故障》。在AI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每一個創作者都會迷茫,自己的創作的價值、版權和AI生成的價值碰撞,是誰勝誰負。
遊戲中的視角是《故障》越來越多,導致《故事機》的裂縫越來越大,其實現在對於AI創作的版權問題,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對於AI內容產生裂縫,我們需要點人類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被隨意組合快速生成的產品。
而說起隨意組合快速生成,在《故事機》裡面的兩個主角所生成的各種各位的故事,也會發現很多借鑒市面上存在的構思,如《諜中諜》的迪拜飛車,《戰鬥天使阿麗塔》中的電纜鋼鋸。
假如我們代入遊戲就是想告訴玩家們,保護每個人的構思,要保護好每個創作者應有的版權,那麼我們看看創作者同樣面對的問題:銜尾蛇效應。
如果你是一個電影遊戲動漫的重度使用者,你不難從這個遊戲裡面,發現各種你曾經玩過的遊戲,看過的畫面和場景,音樂界稱之為《裁縫》,遊戲界叫《縫合怪》,電影則是《借鑒》《致敬》。
在一個講述創意版權為主線的遊戲裡面,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許久許久,就像那一篇被幾十萬人修改的論文,還屬於那一個人嗎?
遊戲的最開始幾章中,佐伊被反覆問過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這樣寫?你創作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創作者也經常會去利用一下別人的奇思妙想,最明顯的恐怕就是名言金句,玩各種梗和追各種熱點。
但是有的人是照抄,有的人只是借用了其中的元素或者玩法,而《雙影》更多的是將元素拿來,卻提高了花活,可謂是技術力的升級。
這款遊戲在我看來是各種玩法的集合,就像銜尾蛇一樣,自我更新自我吞噬,創作的本身就是不斷的吞噬有趣好玩的優點,然後彌補一些當初存在的缺點。
而這種銜尾蛇效應,在現在的AI大環境下是存在問題的,也就是最開始說的,《故事機》隨意組合各種構思,但是沒有變化,何況抄論文還會修修改改。這裡扯到了另一個高層次的話題,人與科技的信任問題。
《信任》是這個遊戲裡的高頻詞,讓我想不留意它都難,主角之間的相互信任,主角和它各種搭檔的,尤其是跟龍的信任,甚至在雙頭蟲那,都體現了一個詞,信任。
與之相反的,就是不信任雷德的《故事機》,不信任雷德的《董事會》,以至不信任雷德的員工們。此處展開說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通過語言和行為構築的,遊戲用了很大篇幅去闡述,從瞭解各自的為人,到觸碰心靈深處的痛,也是兩個陌生人漸漸知根知底的過程。
信任開始逐步升級,我們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延展到人與公司之間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包含多個方面的,如企業文化乃至產品的認可,員工和管理層之間的信任關係,以上都只是人類文明的信任關係。
而重點在於,人和科技之間的信任關係,從這個遊戲裡面,只有一個人對科技絕對的信任,那就是傾注幾十年心血的雷德,雷德也泛指一群正在操控機器的人和公司。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完全無法把人與AI的關係拋開,恐怕大多數人都能理解《故事機》的價值遠遠大於《故事》,一個是可以令故事具象化,一個是僅僅是故事,我都不敢想像擁有故事機的美好,可以做多少事情。
那麼遊戲想說的是什麼呢?遊戲最後,兩個主角毀掉了故事機,聯合出了一本書《雙影奇境》。仿佛在說,紙質書還沒有被淘汰,代表著不論時代科技怎麼進步,人類才是主角,但是遊戲的鏡頭卻是夕陽和墓碑前,我就不過多的解讀含義了。
人總得有盼頭,相信人類的創造力高於科技力,即使象某部科幻小說裡面說的,創造力這東西,在我擁有無窮的文字基礎下,我也能獲得。但那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是屬於我的故事。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一的劇情,屬於家庭的那種休閑時光。《雙影》的劇情首先跟一般玩家就有一定的距離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創作、版權的重要性,這種代入門檻還是存在的。由於劇情經常從一個故事跳到另一個故事,所以主線的意義並沒有被放大,更多的是擱置,希望Hazelight能夠再開發出好的劇本吧!遊戲也是另一種創造力的呈現,支援正版,才會玩到更多好的作品。各位給文章充電,支援創作人才會有更多值得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