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是屬於現偶和古偶的,以往挑大樑的“大女主劇”相對低調,《國色芳華》在年初刷了一波存在感,《貴女》改名《雁回時》空降播出,再加上前不久收官的《掌心》,其他再無更多。但這並不代表著今年電視劇市場的“大女主劇”在減少,仍然有不少大女主劇待播。
我們先來看看今年大女主劇的存貨(不完全統計)。
楊冪在去年接受新浪娛樂《傳聞中的她》採訪時,著重提到了她正在拍攝的電視劇《生萬物》。
《生萬物》的主線劇情並不難理解。楊冪飾演的寧繡繡在出嫁當日被綁,其父不願出地贖她,並將寧繡繡的親妹妹嫁給寧繡繡的青梅竹馬。後來寧繡繡被封大腳(歐豪 飾)救下,兩人結婚過日子,在漫長歲月中寧繡繡明白了土地對農民的意義,並帶著村裡的婦女一起擺脫思想桎梏。
這部劇的類型是年代、情感,但很明顯劇情是圍繞著寧繡繡展開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然是部分大女主劇。
楊冪苦轉型久已,去年《哈爾濱一九四四》有熱度但不及預期,於是這部《生萬物》變成了楊冪轉型路上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年代、農村、大女主+一眾實力派演員加盟,楊冪主演的《生萬物》應該是今年備受期待的大女主劇之一。
85花裡並不是楊冪一個人在轉型,唐嫣在出演《繁花》汪小姐一角后重振旗鼓,後續選擇了由亦舒小說改編的《單身女性》。
《單身女性》講述的是林展翹(唐嫣 飾)身為一位經濟獨立、思想成熟的都市女性,在面對眾多追求者時始終保持著獨居生活,面對感情不願將就,渴望一份真愛的故事。
因為汪小姐的成功,唐嫣的下一個選擇顯得尤為重要,能不能續上汪小姐的熱度,《單身女性》占很大成分。
楊紫今年年初交上了《國色芳華》這份答卷,網傳第二部《錦繡芳華》也會年內播出。第二部會延續第一部的內容,講述何惟芳培育牡丹濟世報國的傳奇故事。
另一部由楊紫主演的電視劇《家業》在去年9月份加入了愛奇藝2025年片單,該劇講述的是李家八房幺女李禎(楊紫 飾)為了生計走上制墨之路,最終成為徽州墨業黑馬的故事。
這兩部均是在講女性從商過程中的自我成長,從《國色芳華》獲得的關注度來看,觀眾還是很吃楊紫演這類劇集的。
同樣是女性從商題材,熱依紮主演的《灼灼韶華風禾起》也是2025年大女主劇類別中的種子選手。該劇講述的是褚韶華(熱依紮 飾)開藥鋪養家,之後遠赴上海和他人一起創業,最終成為女商人的故事。
熱依紮此前在《山海情》中憑藉“種蘑菇”的水花拿到了飛天視后,對於一部分觀眾來說,熱依紮出演“女性經商謀生”這一類型的劇集是具備一定親切感的。
總體來說2025年待播的大女主劇還是有看點的,農村題材、都市題材、民國題材、古裝題材……大女主劇所橫跨的時間維度之廣,對於觀眾而言是多重追劇體驗。
花樣
大女主劇是影視劇市場上的常客。
2011年《甄嬛傳》將“大女主”推上一個熱度高峰,2013年趙麗穎憑藉《陸貞傳奇》有效播劇,此後《那年花開月正圓》《斛珠夫人》《如懿傳》《延禧攻略》再到近幾年的《夢華錄》《風吹半夏》《墨雨雲間》《玫瑰的故事》……大女主劇頻出,只是其中有爆款也有爭議。
大女主劇的熱度源自題材本身帶給觀眾的追劇刺激。
不少大女主劇的主線劇情是講述女主角在經歷挫折磨難后實現自我成長的故事,甄嬛、陸貞都是這樣類型的女主角。
後來這一類型進行細分,比如女主角在經歷磨難的過程中選擇通過創業實現自我價值,《那年花開月正圓》裡的周瑩經商,此後大女主經商賽道再次細分,細分到趙盼兒賣茶葉、何惟芳賣花、許半夏賣鋼,以及上述我們提到的賣墨、賣藥材……
為了增強可看性,不少大女主劇裡揉進了“復讎線”。這一招可謂是屢試不爽,《延禧攻略》里魏瓔珞動不動就扇人的人設直接讓吳謹言大爆,多年後她又憑藉另一復讎大女主劇《墨雨雲間》里的“掌公主”翻紅。剛開播的《雁回時》,女主角莊寒雁身上也有經歷欺壓之後反擊復讎的劇情線。
還有一種大女主劇並沒有那麼百轉千回,以《玫瑰的故事》黃亦玫為例,黃亦玫是劇中當仁不讓的大女主,但她的故事里沒有復讎戲碼也沒有艱難的經商之路,鏡頭對焦的是黃亦玫的個人成長,將她對於愛情、親情和人生的感悟進行階段性的呈現。
以上只是大女主劇的幾個大類別,但從中不難看出大女主劇為了突出重圍可謂是在劇情上玩遍花招,只為讓大女主更豐滿更有骨血。
但花招不代表著一定會迎來好評,一部分大女主劇也在面臨“表面不同,實際套路化”的困境。
比如一些大女主自強自立的人設之下,實際上還是依附劇中男主角攀爬,大女主變成了瑪麗蘇。此前《那年花開月正圓》播到後期便受到了這樣的評價,因此沒有維持劇集前期的好口碑。《如懿傳》則是在多年後被網友重新審判,認為很多劇情難以細究。
所以表面的花樣並不意味著一部大女主劇能真正站得住腳,那些長紅的大女主劇一定要有堅固的根基,過去、現在、未來,都是這樣。
選擇
女演員選擇大女主劇一定是很重要的一步。一部《甄嬛傳》成了孫儷的養老保險,《風吹半夏》讓趙麗穎拿到飛天視后、《夢華錄》《玫瑰的故事》讓劉亦菲完美殺回內娛……從表面來看,大女主劇是女演員事業道路上很重要的作品。
但很顯然的一點是,並不是所有出演了大女主劇的女演員都能實現飛升。
每年到了《甄嬛傳》開播紀念日的節點,網友總會拋出一個問題“現在內娛誰能演甄嬛”,眾人一時間想不到答案。
孫儷出演《甄嬛傳》的時候只有27歲,她撐起了一個女人從懵懂到絕望再到重生的整個過程,孫儷在後來的採訪中說她拍到後半段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不要把幾場重頭戲放在同一天拍,這樣她難以消化。可見大女主劇這樣大體量的影視劇不僅考驗演員的演技,還考驗著心理壓力和身體承受力。
女演員希望靠著大女主劇轉型,但大女主劇並不能保佑每一個女演員成功轉型、順利進階。
僅僅是演技和扛劇能力就會篩掉一批人,有人現階段的能力還撐不起大女主劇,盲目入局會變得更迷茫。有的人有演技但路人盤不夠,大女主劇要想全方位出圈還需要紮實的觀眾緣。
大女主劇對於演員而言一定不是百利而無一害,有時候劇本的缺陷會反噬演員,所以“選擇”不僅僅是選擇大女主劇這一類型,還意味著選擇劇本,而不是看到“大女主劇”就沖。
雖然大女主劇在影視劇市場火熱了很多年,但觀眾對此類劇集仍有需求。未來誰能憑藉大女主劇實現飛躍,答案雖然不定,可按照以往的成功範本來看,靠大女主劇走紅並不是易事,大女主劇更不是一條捷徑。
2025年哪位大女主能殺出重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