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是伴隨數字經濟、平台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興經濟形態發展而湧現的新型就業方式,正在憑藉其靈活性、創新性與協同性特徵重塑傳統就業模式。3月20日,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在寶山區揭牌。
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保障體系建設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就業促進會聯合發起組建的學術研究機構,旨在推動新就業形態理論與實證研究,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理論和實證分析證據,為新就業形態總量、就業品質、勞動關係、社會保障等領域相關研究提供平臺。
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張小建認為,要將推進新就業形態發展作為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重點方略,注重從巨集觀層面、實際工作、政策制度三個層面深化研究。
寶山區是上海北部超大規模工作力集散地,新就業形態等求職需求旺盛。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新就業形態發展對於推動我國高品質充分就業有重要戰略價值,平臺組織勞動力資源的模式可以向多領域延伸,在更大範圍內服務於勞動者和各類企業。就業研究智庫落戶上海寶山後,將加強與上海市以及長三角地區的合作,深入開展新就業形態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保障體系建設。
近年來,寶山區持續推進“北轉型”,錨定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國際大都市主城區、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發展定位,全力打造公共就業服務新體系,啟用北上海勞動力市場服務中心和寶山區零工市場;成立雲南籍勞動者之家;舉辦春季促進就業專項行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嘉年華等特色活動;建成25個“15分鐘就業服務圈”社區就業服務網站等。
重點企業產業扶持資金“極速撥付”
同期揭牌的還有位於淞南鎮的北上海人力資源產業園。
加快產業轉型、構築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寶山區,推動區域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該行業能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靈活用工解決方案,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產業競爭力。通過搭建人才交流平臺,促進產學研合作,人力資源服務業還能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發展,為寶山區“六大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北上海人力資源產業園落在和欣假日商業廣場辦公樓,面積9000平方米。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園將集聚各類人事人才公共服務,為企業以及人才提供‘一門式’服務。一樓大廳將設置稅務、市場、就業、社保、法律、金融服務視窗,為入園企業提供證照辦理業務、社會保險配套和醫療保險、人力資源招聘及檔案管理等公共服務。
“如果一家在上海設立的公司需要招人、育才,從高端人才獵頭到普通員工招聘、從全體員工培訓到人才測評、從人才派遣到人事外包……人力資源管理產業鏈上的各個服務專案,都可以實現一門辦理。”
淞南鎮配套發佈了推動人力資源產業建設“六大舉措”。包括出臺人力資源產業專屬扶持政策,在區級扶持政策基礎上疊加鎮級配套政策,形成從初創到規模發展的全週期政策支撐;創新實施重點企業產業扶持資金“極速撥付”機制,通過簡化審批流程、前置申報輔導,實現政策紅利直達優質人力資源企業帳戶,助力企業做大做強;開闢人力資源產業辦事服務綠色通道,圍繞工商註冊、稅務備案、勞務派遣許可等事項,探索實施人力資源企業開設“當天辦結”辦法,設立綠色通道,加速提升企業的開辦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