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並非盲目樂觀,它關注幸福、智慧、友誼等五大要素,助你在困境中汲取力量,提升幸福感,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心理學常常被批評為過於關注“消極面”,畢竟,心理學的目標通常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心理學應運而生。它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疑問:“那些美好的事物呢?我們如何才能擁有更多?”
Martin Seligman 在20世紀90年代末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概念。這個心理學分支的核心思想是:“嘿,別忘了那些美好的東西!我們怎樣才能更多地擁有它們?”
作為一名預防至上主義者,我一直渴望創造出一種足夠健康的環境,使問題根本無法生根發芽。這種方法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們通過構建積極的因素來預防消極的事物,這難道不好嗎?但即使是我也不得不承認,僅靠預防是無法生存和發展的。
積極心理學的力量
遺憾的是,我們都非常清楚,糟糕的事情確實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在預防的同時進行治療。沒有人願意遭受痛苦,也不應該遭受痛苦。那麼,即使在特別艱難的時期,我們該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力量呢?
積極心理學研究了五種特別有益的心理社會優勢,這些優勢與長壽密切相關。簡單來說,這些變數可以幫助我們活得更長久、更滿足。發展這些優勢對我們大有裨益。
幸福感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它研究的變數往往難以定義。我們需要操作性定義,也就是說,我們要盡可能具體地定義我們正在研究的因素,以便能夠對其進行測量。在我看來,幸福感也許是最難定義的變數之一。一般來說,各種定義都認為幸福感不僅僅是沒有疾病,還包括成就感、積極情緒、投入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生命的意義等要素。
無論我們如何定義它,很明顯,當人們擁有幸福感時,他們會感覺更好,在生活中也會做得更好。這是一種直覺。而且,幸福感在生活的不同領域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我們可能在情感上感到幸福,但在精神上卻感到掙扎。
智慧
智慧是另一個難以定義的變數,但許多理論家已經對其進行了定義。然而,並非所有的定義都一致。一些人認為智慧是生活經驗的價值,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智慧更多的是一種智力上的能力。同樣,無論我們如何定義,那些活得更長久、更滿足的人通常都被認為擁有這種優勢。
快樂
研究人員和理論家們已經對快樂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定義和研究,但我們仍然沒有一個共同的定義。有些人指出,快樂是因人而異的。另一些人則研究快樂的類型,比如享樂主義(簡單的快樂)和幸福主義(目標和意義)。
如果你查找與快樂相關的因素,你可能會發現相互矛盾的答案。例如,金錢能使人快樂嗎?有些研究會說是,有些研究會說不,還有些研究會說這取決於情況。關於快樂研究,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它識別的是相關性,而且往往依賴於自我報告。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某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比如收入和所報告的快樂程度。這並不容易。
快樂專家們還會討論“享樂適應”。本質上,隨著我們不斷追求快樂,我們的基線會發生變化。“如果我能得到那份工作,我就會快樂。”好吧,一旦我得到了那份工作,我的快樂基線就會向上移動,現在我需要尋找其他東西才能感到快樂:“如果我能……”
感恩
在當今的健康世界中,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感恩對我們有好處。寫感恩日記、寫感謝信、冥想你所感激的事情。即使我們只關注像降低心率和血壓這樣的事情,也能找到感恩的力量的證據。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 是我最喜歡的練習感恩和學習許多其他有益工具的資源之一。他們的 Greater Good Action Center 提供了許多關於感恩及其他方面的活動。我最喜歡它的一點是,他們提供的每一項活動都附帶一項研究,分享它為什麼有效的證據。
友誼
社會支援已被反覆證明是應對壓力的最佳機制。因此,友誼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益處。
我告訴我的學生,關於友誼最重要的事情是,友誼的好處在於品質,而不是數量。同樣,獨自一人並不等於孤獨。
只有當我們沒有達到我們所期望的人際關係質量或數量時,心理困擾才會出現。所以,如果我們有兩位親密的朋友,而且我們對此完全滿意,那麼我們就不孤獨。當關於長壽的研究發現社會關係是關鍵時,記住這一點尤為重要。我告訴那些擔心的學生,不要因為你沒有很多朋友就認為你會早死。“這些關係怎麼樣?”我問道。這才是最重要的。
掙脫流沙
我們需要積極性,但不要積極的壓力或有毒的積極性。我們必須承認和體驗我們所有的情緒——所有的情緒——才能獲得任何心理健康。話雖如此,積極心理學提供了成長和走出流沙的工具。我們不需要迴避它,但我們當然可以變得足夠強大,能夠穿過它。
本文譯自 Psychology Today,由 BALI 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