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電影中,總是有一個統一的觀念或者視角,但在本片中,這種根基牢固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影片中的人物、事件沒有按導演的價值觀篩選出來給你看,你需要自己做判斷。有些內容在影片中看似是正常的,但實際則可能是非常具有諷刺性的。舉例來說:笑匠下葬時,背景音樂是著名歌曲“寂靜之聲”,整個氣氛凝重肅穆,所有守望者都在為這位朋友的離去而傷懷。然而,非常具有諷刺性的是,這首“寂靜之聲”本來是“西蒙與加芬克爾”在JFK遇刺後所寫,其中含有對當時美國人民內心傷痛的表達。而在影片中,JFK的刺客恰恰正是笑匠!於是荒誕性出現了,你對笑匠這個人物的同情和對甘迺迪之死的感慨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自然,我們對甘迺迪事件沒有美國人那樣刻骨銘心的感受)。
這種諷刺遠不是一般喜劇電影裡諷刺下人物的勢利、愛財那樣簡單。荒誕的隱喻在影片中無處不在:總統的作戰室與庫布里克名作《奇愛博士》中的如出一轍,基辛格簡直就像奇愛博士其人,而尼克森則長了一隻匹諾曹一樣的鼻子——當年小布希也曾被好事者畫上長鼻子,以表示其撒謊。還有影片開頭,守望者中的“帳單”因為斗篷卡在旋轉門裡面,被歹徒開槍打死——當時,他是被銀行雇來看門的,因為銀行認為“有個超級英雄來保護我們會讓顧客放心”。這種荒誕的情節被皮克斯的《超人總動員》借用了過去:衣夫人堅決不同意給超人家的制服加上斗篷,其來源就是《守望者》——事實上,《超人總動員》就是受《守望者》啟發創作的。就連影片選擇的背景:架空歷史的1985年,都可以看作是後1984時代的一個隱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