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3代處理器部分型號出現了嚴重的穩定性問題,如電腦頻繁死機、系統崩潰、遊戲閃退等狀況。經英特爾調查發現,問題根源在於處理器的時鐘樹電路。當處理器長時間處於高溫和高電壓環境時,時鐘樹電路會加速老化,進而引發時鐘週期偏移,最終影響系統的穩定性,這一現象被稱為“最小工作電壓偏移(vminshift)” 。
具體導致該問題出現的常見場景主要有以下四種:
- 主機板供電設定超出推薦範圍:當前很多高端主機板為挖掘超頻潛力,提供的CPU供電上限設計過高,還傾向於解鎖功耗牆。這種激進的設計對於追求極限跑分和超頻的用戶或許有一定意義,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卻容易導致處理器運行不穩定。例如,一些使用者在使用中盲目調整主板供電設置,超出英特爾建議範圍,結果出現了頻繁死機的情況 。
- 高溫下的高性能要求問題:14代酷睿i9處理器在高溫情況下,其etvb演算法會使處理器繼續運行高性能模式,這就使得處理器過熱,從而引發不穩定。好在6月份發佈的0x125微碼更新已解決此問題 。
- svid演算法導致的電壓請求問題:原本的svid演算法存在缺陷,會頻繁請求高電壓,這也會造成最小工作電壓偏移。不過,8月份的0x129微碼更新修復了這一問題 。
- 空載或輕負載時的電壓過高問題:在空載或輕負載條件下,處理器可能會請求不必要的高電壓,這一問題將通過最新推出的0x12b微碼更新進行優化 。
為解決13代處理器的穩定性問題,英特爾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發佈了多個版本的微碼更新,如0x125、0x129和0x12b。其中,0x12b微碼更新是關鍵,它不僅解決了空載或輕負載時的電壓過高問題,還包含了此前0x125和0x129的所有緩解措施,使用者只需更新一次,就能全面緩解和修正導致不穩定現象的問題 。
其次,英特爾向主機板製造商提供代號為0x12b的更新,主機板製造商需要對其進行測試並推出相關的bios更新。雖然這需要數周時間,但先前的bios更新已包含了兩次微碼修補,可預防處理器進一步損壞。此外,英特爾還承諾為所有受到不穩定問題影響的13代、14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延長兩年保修,自購買之日起最長可達五年保修時間,以此保障用戶的權益 。
翻新CPU主要來源於二手回收和故障維修後的產品。二手回收的CPU多來自淘汰的電腦設備,這些設備往往服役多年,CPU經歷了長時間的高負載運行。而故障維修的CPU則是在發現問題后,通過更換損壞部件等方式進行修復 。
在市場上,翻新CPU憑藉價格優勢吸引了不少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其價格通常比全新產品低30%-50%,甚至部分高端型號能以更低的價格流通,像英特爾酷睿i7、AMD Ryzen 5這類高端型號,翻新后價格可能低至全新產品的三分之一 。這使得預算敏感的學生、小型企業,以及追求性價比的組裝電腦使用者、網吧業主等,有機會以較低成本實現高性能配置。
翻新CPU存在的性能問題
- 性能損耗:由於內部電子元件老化,翻新CPU的晶體管開關速度變慢,數據處理延遲增加。在多任務處理時,電腦回應速度明顯下降,比如同時運行大型辦公軟體、殺毒軟體和瀏覽器多個標籤頁時,會出現明顯卡頓。在高負載遊戲場景中,幀率也不穩定,無法達到全新CPU應有的流暢度,影響遊戲體驗 。
- 性能穩定性欠佳:維修過程中可能使用非原廠配件,或維修工藝不過關,導致翻新CPU在運行複雜任務時易出現過熱、死機等異常情況。運行視頻渲染軟體進行長時間渲染任務時,可能會因過熱自動降頻,使原本數小時能完成的任務需要數倍時間,甚至中途死機導致任務重新開始 。
- 硬體相容性風險:不同批次、來源的翻新CPU規格存在細微差異,可能與主機板等硬體不匹配。可能出現無法識別型號、啟動報錯,或者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莫名其妙的錯誤,影響電腦的正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