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國
2500年前,馬拉松成為文明長跑的第一塊里程碑。如今,這條歷史深處延伸而來的計量衡,以42.195公里的刻度成為丈量城市靈魂的文化遊標卡尺。
當城市將最具辨識度的文化切片嵌入賽道設計,馬拉松變身為動態的露天博物館。賽事動線沿途的補給站放置美食,補給包里塞滿城市文創周邊,獎牌設計暗藏地標建築的黃金剪影,馬拉松經濟重塑文旅消費場景。
草長鶯飛四月天,森林馬拉松如約而至,賽事文旅新生態的構建,正在打破“到此一遊”的窠臼,那些被汗水浸潤的賽道記憶,終將穿越原始叢林,沉澱為城市IP最鮮活的註腳。
西元前490年,希臘人擊敗波斯人贏得馬拉松戰役勝利,希臘士兵斐迪庇第斯從馬拉松跑回雅典,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為紀念斐迪庇第斯,專門設置了從馬拉松跑到雅典的長跑比賽。
經歷時間更迭,馬拉松已經不再單純是一項體育運動,在其成為城市發展一環之後,便與目的地文旅發展息息相關。
如今,馬拉松賽事文化已逐步趨於成熟,不僅形成了獨有的賽事品牌,更衍生出多個場景的馬拉松賽事文化。舉例來說,在森林環境中進行的馬拉松賽事,結合了長跑挑戰與自然探索,比城市馬拉松更受到一些年輕人及熱愛自然的人群喜愛。
圖源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官網
2024年3月31日,2024黃海森林半程馬拉松賽舉行,吸引全國各地4500名馬拉松愛好者參與,江蘇東台黃海森林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森林覆蓋率達66.6%,公園總面積為4156.93公頃,2020年3月,黃海森林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歷經數載打造,黃海森林生態旅遊度假區已成為一個集自然景觀、休閒度假、戶外運動於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區,“全國首個零碳體育公園”“江蘇最美跑步線路”“江蘇省森林步道”等金字招牌享譽全國。成功的森林半程馬拉松讓黃海森林成為跑者眼中的“最優跑道”首選之一,2025年4月13日,黃海森林延續去年熱度,即將舉辦共計3000人參與的半程馬拉松,賽道起終點為黃海森林生態旅遊度假區海林大道,串聯興林路、杉林路、榆林路、花海路等地標,最終在森林科普館旁結束。賽道貫穿度假區核心景觀帶,賽道全程樹蔭覆蓋率超80%,天然降溫,空氣負氧離子爆表,堪稱“會呼吸的馬拉松”。
當長跑運動邂逅天然氧吧,馬拉松賽道變身城市綠肺,跑者在富氧環境中突破極限的同時,帶動沿途餐飲住宿消費熱潮,更以沉浸式生態體驗啟動“體育+旅遊”全域發展,成為地方文旅破圈的綠色經濟新引擎。
圖源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官網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觀賞型競技體育賽事,馬拉松這類大眾型體育賽事活動能為舉辦地的旅遊、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創造更多衍生價值。
有數據顯示,2024年3月舉辦的2024無錫馬拉松估算產生經濟效應約2.8億元,較去年提升45.5%。其中,餐飲、住宿兩項佔了大頭,分別產生經濟效益1.27億元和1.17億元。
馬拉松賽事運營商曾公開表示,隨著近年來賽事舉辦日趨成熟,頂級馬拉松賽事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贊助體系,商業化、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和思路是馬拉松賽事持續探索的方向,也是馬拉松賽事想要健康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
圖源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官網
在這一點上,黃海森林半程馬拉松不僅將成熟的賽事文化融入其中,更有木育森林、萌蟲島、森林之眼、outdoormix自然探索樂園、森林小火車等遊樂業態,讓黃海森林生態旅遊度假區稱得上是一個絕佳的休閒度假勝地。
如此一來,黃海森林半程馬拉松不僅能帶動“賽事+文旅”熱度,更以體育為支點,撬動區域生態旅遊的全鏈條升級與多維度創新。
圖源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官網
近些年,各類文創周邊成為文旅撬動消費又一大抓手,而當馬拉松佔據城市文旅的一席之地,馬拉松文創也就順勢成為城市文旅新的解碼器。
如今,在常規馬拉松賽事中,已包含賽事獎牌、參賽服、賽事包等常規文創產品,這些賽事裝備與文創產品通常會將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成為承載地域基因的創意載體。
舉例來說,2025黃海森林半程馬拉松賽事獎牌就以黃海森林的自然景觀為靈感,以鹿、鳥、樹木等元素,展現出勃勃生機,中心底色為“翡翠綠”,呼應森林的深邃與純淨,背面鐫刻“自由呼吸 天地靈氣”的標語,傳遞“ZUI氧跑”的賽事初心。同時,賽事服裝與賽事包也採用黃色與綠色,上面印上賽事LOGO,讓跑者在競技之餘深度感知城市肌理與賽事文化。
黃海森林半馬賽事周邊 圖源公眾號@黃海森林小精靈
這種“賽事IP+文化表達”的模式,不僅能通過多元形態構建沉浸式消費體驗場景,更以創意經濟啟動文旅資源,為目的地打造流動的文化名片。甚至還有目的地針對馬拉松賽事舉辦,推出相應文化季,開發更多周邊文創產品,以體育流量撬動消費潛能,推動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雖然當前馬拉松賽事的文創周邊產品以令人驚喜的態勢持續發展,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馬拉松賽事的營收中,文創還佔據較少的比例,馬拉松文創從“流量變現”到“文化賦能”的轉化還有一定距離。針對這一點,賽事方需認知到,要突破“貼標式”設計,需持續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元素,在加入更多實物載體的同時,也要通過更多新穎的設計理念讓賽道故事轉化為可收藏、可交互的文化資產。
當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著眼於“賽前預熱-賽中體驗-賽后延續”的全周期運營,在這期間,馬拉松賽事正以文創為觸點搭建情感連接,使賽事IP真正沉澱為城市文化資本,最終實現從一次性消費到持續價值創造的質變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