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國產化:破局技術壟斷賦能本土創新
更新于:2025-03-26 01:19:16

  人工智慧國產化是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實現自主創新的重要戰略。當前,全球AI技術的主導權仍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核心演算法、晶片等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這不僅威脅到國家安全,也限制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因此,推動人工智慧國產化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關乎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首先,人工智慧國產化是打破技術壟斷的關鍵。以晶元為例,高端AI晶片長期依賴進口,一旦供應鏈受阻,整個AI產業將面臨癱瘓風險。近年來,中國在智慧晶元領域取得突破,如寒武紀、華為昇騰等國產晶元的崛起,標誌著中國正逐步擺脫對外依賴。這種自主創新不僅提升了技術安全性,也為全球AI市場注入了新的競爭活力。

  其次,國產化是推動AI技術與本土需求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獨特的社會經濟結構,這為AI技術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場景。例如,在智慧城市、醫療、教育等領域,國產AI模型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土需求,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這種“接地氣”的創新,既提升了技術實用性,也為全球AI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然而,國產化並非意味著閉門造車。全球化背景下,技術合作與競爭並存。中國在推動AI國產化的同時,也應積极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技術開放與共用,避免陷入“技術孤島”的困境。

  人工智慧國產化是中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它是對外技術依賴的破局之策,更是對內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需要在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之間找到平衡,以全球視野推動AI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王志高)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