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訪網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劉強東,又為兄弟們發聲了。
據《杭州日報》報導,近段時間,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朋友圈發文,為快遞員和騎手爭取權益,“我們所學的知識、商業模式、技術演算法都不應該用來壓榨社會最底層的兄弟們,我們的利潤、市值和財富更不應該建立在底層百姓們無保障的生活之上。”
這一言論迅速引發熱議,網友們紛紛稱讚劉強東的大格局,但也有一部分聲音認為:劉強東或許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1
京東入局外賣
一場商業邏輯與社會責任的戰略博弈
今年2月11日,京東正式官宣進軍外賣行業,宣佈將啟動招募“品質堂食餐飲商家”,對在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給予全年“0傭金”。
隨後,京東再放大招,宣佈自3月1日起逐步為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成為首個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平臺。3月20日,京東外賣宣佈,目前已與超10000名全職騎手簽署正式勞動合同。
在京東外賣以顛覆者姿態入場之後,美團、餓了么也接連發佈對騎手群體的社會保障措施進展。美團表示,將為全國範圍內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預計2025年二季度開始實施。餓了么也於2月20日發文表示,2023年起就已啟動騎手社保繳納試點,將全面加快推進權益保障。對於這兩家巨頭的發聲,有人戲稱是“被動跟進”,但不可否認的是,京東外賣的入局起到了“鯰魚效應”。
京東外賣的入局策略雖然直擊行業痛點,但成本高昂。根據網友測算,僅騎手保障一項,京東每月需為每位騎手支出約2000元(企業繳納五險一金約1400元+個人代繳部分600元)。再加上在商家端出臺的零傭金政策,和用戶端給予的“最高20元餐補”,京東可謂是“流血入場”。
在外賣業務上,儘管京東外賣戰略意圖明確,但京東外賣的入局時間太晚,外賣行業已形成了由美團、餓了么主導的雙寡頭格局,用戶在外賣場景的第一聯想仍是美團,若想改變消費者認知,京東還需要繼續深耕“品質”+“性價比”。
這場看似“賠本賺吆喝”的戰役背後,隱藏著劉強東的戰略佈局。有業內人士分析,京東外賣在走一條突圍之路,先把蛋糕做大、創造增量。此前“品質至上”的策略,也使得京東自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了大量注重商品品質的消費者。而京東自建物流的戰略決策,也使得京東脫穎而出,確立了其在電商行業的地位。
劉強東的外賣革命,本質是一場商業價值與社會責任的平衡實驗。或許,其他平臺該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商業競爭的終點,究竟是零和博弈,還是價值共用?
2
最硬的形象廣告?
實際上,自“複出”以來,劉強東格外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
去年3月,劉強東發佈全員信,公佈了京東新的使命和價值觀——技術為本,讓生活更美好。在全員信中,劉強東這樣說道:“京東已經成為擁有超過60萬員工、服務範圍覆蓋生活方方面面的民營企業,面向未來,我們怎麼才能更好地生存,怎麼才能更好地回饋這個世界?”
此後,劉強東不斷踐行著京東“讓生活更美好”的價值觀,不論是在過年期間高調回饋家鄉,送出3000萬福利,還是在外賣行業以一己之力,撼動整個行業對外賣員權益的關注,劉強東讓整個市場看到了他的“企業家精神”,看到了京東的商業信仰。
他的種種行為背後,暗藏著巧妙的商業行銷策略。通過“我給老家送年貨”的活動,劉強東繼反哺了家鄉,又給京東年貨節打了一波最溫情的廣告。而對騎手權益保障的重視,也讓整個市場開始關注京東外賣的走向。這既是對“技術向善”的實踐,又是京東最生動的宣傳。
還有網友認為,以上種種也蘊藏著劉強東重塑公眾形象的考量。曾經“翻車”的他,需要刷新一波好感度,借助人文關懷敘事提升情感認同,改寫自己的個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