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自媒體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個人和商業表達方式。但是否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媒體?這篇文章,能給你答案。
儘管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媒體做好,但是我想強調的是,所有人都應該去做自媒體。
這不是你要不要選擇的問題,而是不做就會被淘汰的問題。
一個朋友7年前認識的,當初我剛創業做電商平台的時候,她是我們團隊的招商。
後來離職之後,就去做襪子。
剛碰上抖音短視頻電商興起的時候,一個人摸索著拍視頻、做直播。
因為身材好,選品的眼觀也不錯,又在源頭,所以發展的很快。
一個人,十幾萬的粉絲,一年能幹100萬。
這收入,遠比以前一個月萬把塊工資強多了。
另一個朋友是我寫作以後的讀者,一個山東的漢字在版納賣茶葉。
一年有半年的時間都在那裡,平常的客戶主要就是自己身邊朋友。
我很早以前就和他說了,你懂茶、有貨源,又常年在產地上,趕緊去拍視頻啊,優勢太大了。
我們認識五年了,直到去年他才開始認真拍視頻。
我說你不用多,通過短視頻引流500、1000個人到你私域就行了,只要你品質服務好,未來十年都不愁生意。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一定要做自媒體?
我就在線下開個店賣賣貨也挺好的,我就自己在朋友圈搞搞團購也有人買,我自己做律師、做畫畫、做裝修跑跑客戶也有訂單啊。
1、流量是核心
所有生意的成交前提先得有流量,有人看到你、知道你,才有成交的機會。
而做自媒體的目的,就是為了去獲取流量,尤其是許多免費的流量。
2、沒有絕對安全
有的人覺得自己線下做的挺好的,或者當下也有一些老客戶能維持自己的生意,沒必要再花心思去拍短視頻之類的。
但是你不去做,就會有你的同行去做、隔壁鄰居去做、新的玩家去做。
他們做了,你的老客戶也會被搶走。
3、用戶在線上
平常週一到週五的上班時間,你去4S店、去商場看一看,幾乎是空蕩蕩的。
除了少數調休的,其他人都在上班,所以大家都預設了沒生意,都在等客來。
但是現在你看用戶在哪裡?使用者都在網上。
上班路上、午休、吃飯的時候,用戶都會拿出手機刷視頻號、快手、抖音等,並且完成預約。
所以很多4S店看起來沒人,到了晚上或者週末卻是人擠人。
有很多人對於自媒體是排斥的,甚至直到目前都覺得寫文章、拍視頻、做直播是不務正業。
這種理解是狹隘的、膚淺的。
那自媒體到底什麼?怎麼正確的去理解?
1、展示工具
做自媒體,內容的呈現形式有很多,比如圖文、視頻、音訊、直播等。
我們主要推薦大家的就是圖文、視頻,然後再配合直播。
以前大家想要宣傳,線下就得靠喇叭喊或者客戶到店,想做其他的媒介形式傳播就得找報刊、雜誌、電視台了。
但是現在我們自己其實掌握了宣傳權,可以向使用者多頻次、多角度、不限時的方式進行展示我們的產品或服務。
尤其是直播的形式,無死角、及時性、高效率向用戶進行傳播。
2、流量工具
以前你不開店,不投廣告,就沒人知道你,就沒有流量。
但是現在自媒體就是免費的流量,你拍一條視頻、寫一篇文章、做一場直播,就有流量。
你的作品越多,獲得免費流量也越多。
要是以前10萬、100萬的曝光不僅價格貴,關鍵你還沒有機會做主動曝光。
3、交易工具
自媒體是不是單純的展示,還有完善的交易。
不管你是用公眾號、視頻號還是抖音、西瓜、小紅書,你在宣傳的同時,就能實現使用者下單、復購、服務、裂變、興趣推薦的整個流程。
4、個人資產
你線下開家店倒閉了,你就什麼都沒有了。
但是你做自媒體,只要你不違規,不管你做還是不做,帳號還是你的。
你可以隨時啟用,隨時做宣傳、做行銷。
你可以把粉絲導流到你的微信里長期維護,你可以每天更新一條生活視頻和用戶互動,讓他們隨時瞭解你的動向。
你想一下,如果你有10萬、20萬粉絲的時候,你自己就是行走的流量池啊,任何時候想做生意起步都比別人簡單。
所以各位,去做自媒體吧!
本文由運營派作者【十里村】,微信公眾號:【十里村】,原創/授權 發佈於運營派,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