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出現很多國內外幾家人形機器人的對比視頻,可看到各有千秋,甚至在某些細節上面,國內機器人表現還更出色。
那 宇樹(Unitree)、眾擎和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三家有代表性的國內機器人 對比一下,到底有何優劣?
以下是Deepseek給的答案
在機器人領域,宇樹(Unitree)、眾擎和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市場策略。以下從技術、市場、價格和行業影響力等維度進行綜合對比:
運動性能與高端技術:以液壓驅動系統起家,Atlas機器人展現出卓越的動態能力(如後空翻、複雜地形適應)和超高關節扭矩(髖關節840N·m,膝關節890N·m),在高端軍事和科研領域表現突出。
智慧化水準:AI系統成熟,支援複雜環境下的自主決策,例如廢墟搜索和工業操作。
技術轉型:近年放棄液壓系統轉向伺服電機,但成本仍居高不下。
電驅動與模組化設計:自主研發M107關節電機,扭矩密度高,成本更低;產品支援模組化擴展(如添加導航雷達、機械臂),靈活適應不同場景。
運動性能:雖扭矩低於波士頓動力(如H1最大扭矩360N·m),但通過輕量化設計和AI演算法優化,在跌倒恢復、障礙識別等場景中表現更優(如Go2跌倒后3秒內起身,Spot需40秒)。
應用場景:聚焦民用市場,已在電力巡檢、物流配送、家庭服務等領域落地,技術反覆運算速度快。
低價策略:推出PM01人形機器人,售價僅8.8萬元,刷新行業價格下限,但技術細節公開較少,主要依賴低價搶佔市場。
高端定位:產品價格高昂(Spot售價7.5萬美元,Atlas超百萬元人民幣),主要面向軍事、科研領域,市場覆蓋面窄。
銷量劣勢:2024年四足機器人銷量僅約2000台,遠低於宇樹的2.37萬台。
價格屠夫:四足機器人Go2售價9997元起,人形機器人G1售價9.9萬元,僅為波士頓動力的1/50至1/10,性價比極高。
市場覆蓋:2024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佔率近70%,產品在海外YouTube等平台引發熱潮,銷量和品牌影響力迅速提升。
價格優勢:PM01售價8.8萬元,進一步壓低市場價,但尚未形成規模應用和品牌認知2。
宇樹科技:依託中國完善的供應鏈和“工程師紅利”,零部件成本低、生產週期短(3天內完成樣機組裝),支援快速反覆運算和規模化生產。
波士頓動力:依賴全球化供應鏈,製造成本高,難以實現低價策略;頻繁被收購(谷歌→軟銀→現代汽車),戰略方向不穩定。
眾擎:暫無公開的供應鏈優勢資訊,可能依賴中國本土資源,但尚未形成顯著競爭力。
宇樹科技:背靠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和消費市場,技術實用性強,計劃將四足機器人價格進一步降至三四千元,可能複製大疆在無人機市場的成功。
波士頓動力:技術積累深厚,品牌影響力仍在,但需突破成本和商業化瓶頸,可能通過與中國供應鏈合作降低成本。
眾擎:短期內通過低價策略吸引關注,但需提升技術壁壘和應用場景適配性。
2025年3月19日,宇樹科技發佈其最新人形機器人G1完成全球首次側空翻動作的視頻。這一成就標誌著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技術邁入新階段,但其背後涉及的技術難度遠超普通空翻。以下是側空翻對人形機器人核心挑戰的五大維度分析:
1)、動力學控制:橫向慣性干擾與重心實時調整
側空翻要求機器人在0.5秒內完成橫向旋轉,過程中需克服側向慣性對重心的劇烈衝擊。根據宇樹技術團隊披露,G1通過以下方式突破:
演算法優化:基於強化學習的控制演算法,實時計算身體姿態與關節扭矩,將重心偏移控制在±1.5釐米以內(相較前代H1空翻精度提升60%)。
力矩補償:針對側翻時單側腿部承受的暫態壓力(達體重的4.5倍),採用動態力矩分配技術,確保關節電機輸出扭矩誤差率<3%。
2)、機械結構極限:輕量化與強度的博弈
G1的35公斤體重是完成側空翻的關鍵參數,背後是材料與設計的雙重突破:
碳纖維骨架:採用T800級碳纖維複合材料,在保持結構強度的同時,比傳統鋁合金減重40%。
仿生關節設計:23-43個關節電機(可擴展配置)中,髖關節電機峰值扭矩達120N·m,膝關節回應速度提升至5ms,滿足暫態爆發力需求。
3)、環境感知與實時反饋:毫米級精度挑戰
側空翻過程中,機器人需在0.1秒內完成環境感知→動作規劃→執行反饋的閉環:
多模態感測器融合:3D激光雷達(探測頻率100Hz)+IMU慣性測量單元(採樣率2000Hz)構成核心感知系統,即時捕捉地面傾角、空氣阻力等干擾因素。
容錯機制:宇樹稱程式開發期間G1未出現硬體損壞,源於“動態跌落保護演算法”提前預判失衡狀態並觸發安全著陸程式。
4)、橫向對比:側空翻vs前後空翻的技術代差
此前行業標杆動作的難度層級如下:
動作類型 代表機型 核心挑戰 突破點
後空翻 波士頓動力Atlas 垂直軸心穩定性 液壓驅動的爆發力控制
前空翻 眾擎機器人 向前翻轉的動量控制(需1.2倍關節扭矩) 輕量化機身(<30kg)與重心前移演算法
側空翻 宇樹G1 橫向旋轉慣性干擾(角速度達720°/秒) 多關節協同扭矩分配與動態平衡演算法
5)、產業意義:從炫技到實用化的臨界點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提出“動作庫理論”:完成側空翻意味著機器人已具備:
運動泛化能力:可遷移至工業場景中的避障、攀爬等需求;
抗干擾冗餘度:為未來在複雜地形(如地震廢墟、工廠流水線)作業奠定基礎。
當前人形機器人技術路線正分化為兩派:以特斯拉Optimus為代表的“務實派”聚焦基礎勞動動作,而宇樹G1的突破為“高機動性機器人”開闢新賽道。據行業預測,2030年高機動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其中應急救援、特種作業佔比超60%。
總結:技術奇點與商業化挑戰並存
側空翻的突破雖具里程碑意義,但人形機器人仍需攻克:
成本控制:G1售價9.9萬元起,若要大規模商用需降至3萬元以內;
能耗優化:單次側空翻耗能約500Wh,相當於普通掃地機器人工作5小時的能耗;
倫理安全:高速運動場景下的人機共融安全標準尚未建立。
宇樹G1的側空翻不僅是演算法的勝利,更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從跟隨到領跑的標誌性事件。正如黃仁勳在GTC 2025所言:“物理AI將重新定義生產力邊界。”
摘自:央廣網
韓國首爾大學工學院宣佈了一項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基於液體的下一代軟體機器人。這項創新技術模仿了生物活細胞的特性,如轉化、分離、融合以及捕獲異物的能力。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上。
傳統基於固體的機器人在類比活細胞靈活性和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性,而這種新型顆粒鎧裝液體機器人則通過包裹一層異常密集的疏水(防水)顆粒來克服這些挑戰。這種設計讓機器人既擁有液體卓越的變形能力,又具備固體的結構穩定性,使得它即使在極端條件下也能恢復原狀而不破裂。
實驗中,這款機器人展示了多種功能,與電影《終結者2》中的T-1000機器人有相似之處。它可以穿過金屬障礙,捕獲並運輸異物;還可以與其他液體機器人融合,並在水面及地面上自由移動。研究團隊另外開發了一種使用超聲波控制其運動速度的技術,進一步拓展了機器人的應用範圍。
由於其獨特的性能,這種液體機器人有望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包括生物醫藥和軟體機器人領域的靶向藥物輸送等。此外,鑒於其能穿越極其狹窄的空間,該機器人也可用於在複雜機械內部、崎嶇地形或災區進行探索、清潔、化學障礙清除和營養供給等任務。
這一突破為未來機器人的多功能性和適應性設定了新標準。
技術高端性:波士頓動力在運動性能和實驗室級技術上領先,但宇樹在實用性和性價比上更具優勢。而宇樹G1的側空翻不僅是演算法的勝利,更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從跟隨到領跑的標誌性事件,但隨著各國對人形機器人的重視與發力,將來誰將站在舞臺的最中央,還真不好說。
市場競爭力:宇樹憑藉價格、銷量和本土供應鏈,已形成對波士頓動力的全面壓制;眾擎尚處起步階段,需觀察後續發展。
未來趨勢:機器人行業的競爭正從“技術至上”轉向“實用主義”,宇樹的模式更符合當前市場需求,而波士頓動力需調整策略以應對挑戰。
綜合來看,宇樹科技在商業化、價格和市場規模上更強;波士頓動力技術底蘊深厚但面臨轉型壓力;眾擎作為新興玩家,仍需時間驗證其長期競爭力。
可點關注 關注我的值得買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