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娛樂產業中,購房似乎成了企業成功后的一種標配,光線傳媒近期宣佈斥資12.2億元購置新辦公樓的消息,無疑再次印證了這一點。此番大手筆投資背後,光線傳媒憑藉《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的驚人票房表現,早早完成了全年業績目標。
作為新晉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哪吒2》不斷刷新著中國乃至全球票房紀錄,目前票房已突破150億大關。然而,光線傳媒的業績並非一直如此風光。回顧過去幾年,公司業績宛如過山車,2022年遭遇7億巨虧,2023年稍有回暖,而2024年前三季度也因《第二十條》等作品實現盈利。顯然,《哪吒2》的奇迹表現暫時掩蓋了光線傳媒業績的不穩定性。
光線傳媒的業績表現高度依賴於票房爆款,這種商業模式在內容產業日趨多元化的今天顯得脆弱且不可持續。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一直希望打造“中國神話”IP宇宙,但目前這一宇宙幾乎僅以動畫電影為載體,漫長的生產週期限制了整體世界觀的構建。例如,兩部《哪吒》電影之間相隔了6年,即便第三部立即啟動,三部曲的完結也可能需要超過十年。
相比之下,全球市場上的“IP宇宙”建構者如漫威、DC等,早已通過“院線+流媒體”雙輪驅動模式實現了IP價值的最大化。電影與劇集的聯動,不僅讓IP價值呈指數級增長,也讓老IP煥發新生。光線傳媒或許需要借鑒這一模式,加速內容供給,拓展IP變現管道,構建更具韌性的商業模式。
王長田被譽為新一代的“娛樂教父”,他的經營哲學深刻影響著光線傳媒的發展軌跡。這位復旦新聞系出身的影視掌門人,自詡為“駱駝”,以謹慎與勤勉著稱。在行業低谷期,他選擇蟄伏蓄力,而在機遇來臨時,則以極致效率突圍。光線傳媒通過小成本電影《泰囧》撬動12億票房的經典案例,至今仍被業界津津樂道。然而,這種“以小博大”的模式也帶來了經營上的脆弱性,業績過度依賴單一爆款。
面對挑戰,王長田顯然已經意識到光線傳媒需要轉型。從成立光線動畫部門,到積極擁抱AI技術,光線傳媒正在嘗試從“作者式小作坊”向“工業化生產”轉變。然而,僅僅依靠電影和影院顯然是不夠的。在全球內容產業發展趨勢下,“院線電影+流媒體劇集”的聯動模式更有利於實現IP內容版圖的擴張。
當然,深度合作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長視頻平台已經習慣了主導內容製作的方方面面,這可能與王長田對全流程把控內容製作的堅持產生衝突。同時,光線傳媒需要平衡院線與流媒體兩種管道的商業節奏,避免內容檔期或發行策略衝突導致的損失。然而,儘管存在挑戰,但光線傳媒擁抱多元化發展路徑的決心已經顯現。
在中國文化自信持續提升的時代背景下,光線傳媒的轉型不僅關乎公司的商業成功,更將影響中國文化IP的全球傳播路徑。若能成功構建“中國神話”IP宇宙,光線傳媒不僅能為股東創造可持續回報,更能以現代視聽語言傳遞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