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黑盒作者@桔子洲頭於03月17日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二叔,你在玩什麼東西。是不是貪玩藍月。"
侄子在我旁邊探頭探腦。
“二叔在玩以前的遊戲。”
“切,老掉牙。”他悻悻走開。
我手指懸停在鍵盤上,久久不發一語。
自打我三十歲後,老掉牙這個詞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起初它被用作形容我的音樂品味,再然後,又成為我性格的一種修飾,後來,好像我身邊的一切都積滿了灰塵。
上一次特別開心的玩遊戲,是什麼時候了?感受上好像很久,數位上又很接近。
我們這些老玩家,在工作后的每一局遊戲都成了現實的體驗券。在加班到深夜疲倦歸來時,我無比地期待明天的太陽晚些降臨。好讓我能喘口氣,好好休息。
我開始逐漸理解《惡魔城》裡德古拉的悲哀。我開始喜歡透支睡眠,偷上幾十分鐘的快樂。
不能開開心心的玩遊戲,讓我和朋友們不約而同地將愛好作以轉移。有人開始盤手串,有人開始刷短視頻,而我就像個冤大頭購買著電子文玩,直到steam裡,琳琅滿目的遊戲堆積成山,我還是沒有沉浸式地體驗其中任意一款。
直到一次小意外,我因休息不足,昏倒在了工位上。為了健康,我辭去了那份看似光鮮的工作。在找下一份工作前,我想給自己放幾個月的假。
我興奮的打開那些囤積已久的遊戲,包括購買了最新出的遊戲……
突然發現,我好像……
明明畫面更加精緻,遊戲體驗也用的是最好的外設,但是我總是玩不下去。明明是開放世界,卻總覺得像流水線生產的罐頭製品。
在漫長,廣袤而又科技狠活十足的開放世界里,我好像更喜歡二十年前小小地圖的《口袋妖怪》。
好像這個時代的遊戲並不差,只是不太歡迎我這樣的老東西。新時代的遊戲櫥窗裡,擺滿了許多政治正確的標本。角色要滿足膚色,性別、性取向的精準配比,劇情里總有思想員警的有意滲透。
當電影裡的美國隊長由黑人出演,消逝的光芒中拉萬的扭曲建模映在眼簾中時,我突然開始想念過去遊戲中的精美面龐。
我也知道,不是老的東西就是好的。
遊玩了一些新遊戲后,我意識到了老遊戲也是滿身缺點,難怪現在的孩子們都不愛玩。
包括稀缺的離譜的存檔點,某些謎題的答案思考一年,或許都難以解答。畫面僵硬,穿模明顯,子彈判定成謎,bug一堆……
但當我去遊玩這些漏洞百出的老遊戲時,我總是能有不一樣的體會。
這或許就是時代的濾鏡吧。
在《超級馬里奧64》的水下關卡里,我似乎聞到那個暑假的炎熱味道。在《仙劍奇俠傳》通關時,我又看到那個容易被感動哭的小小孩童。
即使是自詡成熟的大人,在打開《魔獸爭霸3》的瞬間,也會孩子氣的摩拳擦掌,笑意盎然。
矯情了許久,我想說,我們這些老家夥並不是被遊戲的新時代拋棄了。我們應當是守護遊戲原初魅力的信徒。
我們不必為“老掉牙”的稱呼感到悲傷。真正的玩家不需要畫面和幀數丈量靈魂的深度。
當8bite音樂聲音響起,我們可以會心一笑。
這是屬於我們專屬童年的戰歌。
————————————————————————————————————————————————
就像我最近在玩的一款steam新品節遊戲《飛天歷險2025》
測評の暴論
初入崑崙鏡世界的新玩家,大概率會被粗糙的地圖和人物穿模勸退。空曠的長陽城主城建模精度不及2025年主流手游的十分之一,角色轉身時詭異的肢體扭曲彷彿在跳機械舞。習慣了自動尋路的年輕玩家面對需要手動走位的野豬王,在Steam評論區留下"2025年居然還要自己看NPC對話找線索"的憤怒控訴。
這種與當代遊戲工業背道而馳的"缺陷",頗有一種復古的粗糙美學。
當主流網遊用職業平衡性鑄就流水線戰士,《飛天歷險2025》卻將Build自由發揮到極致。
陰陽師可以使用劍客的"劍氣縱橫"橫掃戰場,奶媽腰間別著蛊師的毒囊救死扶傷。十六種職業與天賦系統的排列組合,創造出114514種可能的角色範本。
轉職仙人NPC前永遠排著長隊,在標準答案充斥著的各大遊戲環境里,飛天歷險的每個玩家都在期待下個轉角遇見未知的自己。
在社交淪為表情包轟炸的今天,長安西市的擺攤區卻重現著2005年的煙火氣。玩家商鋪掛著"代工四象護符,材料自備"的手寫招牌,世界頻道不時飄過"萌新求帶幽城幻劍錄副本"的呼喊。
當你耗費三天採集星茸花製成霓裳羽衣,萍水相逢的舞姬回贈"比翼雙飛"成就時,這種需要時間沉澱的情感羈絆,比任何裝備數值都更接近遊戲的本質。
遊戲深處埋藏著讓《軒轅劍》老粉會心一笑的彩蛋:陳輔墓前的《天之痕》捲軸,化作鯉魚的古月仙人。這些跨越二十年的敘事暗線,在4K高清化的2025年依然保持著480p解析度特有的朦朧美。
當新玩家抱怨死亡懲罰太嚴苛時,老玩家正微笑著整理裝備準備再戰——他們太熟悉這種痛並快樂著的硬核體驗,就像熟悉年少時被樹精王團滅后,熬夜查攻略的那個自己。
用1.7G容量對抗200G大作的"電子古董",恰似一封寫給仙俠遊戲的情書。信紙上或許沾著程式BUG的墨漬,但展開時的沙沙聲響,分明是2005年網吧鍵盤的敲擊聲。當一天辛勞過去,不妨回到崑崙鏡世界,讓御劍飛行的軌跡在2025年的天空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