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看懂葛美霞40年無愛無性的堅守,也就看懂了婚姻的殘酷
更新于:2025-03-25 23:50:03

《父母愛情》之所以成為一部老少皆宜的”神劇“,是因為它把我們平時那些容易忽略的小日常,拍出了特別美好、特別溫情的一面。

所以很多人在看劇的時候,都是輕鬆自如的。無論從哪集看,都有無盡的歡樂,無論從哪集看,也都能從中產生共鳴。

比如,有這麼一段劇情:

步入晚年的安傑和德花已經成為親密無間的”閨蜜',兩人在房頂縫著被子,安傑突然說:

“你知道嗎?張桂英死了!”

德花一臉驚訝:“張桂英死了!你咋知道的?”

安傑:‘王政委告知的呀!張桂英他丈夫說的呗!“

德花恍然大悟:“你說的是王海洋呀!我還以為是江昌義他娘,他不是也叫張桂什麼……”

安傑道:“她叫張桂蘭,不叫張桂英,你這人,連你嫂子的名字都記不住了!”

德花很狗腿,一臉正義道:“誰是我嫂子,你才是我嫂子呢,俺就你這麼一個嫂子,你別給俺亂拉嫂子!”

安傑笑得一臉滿足,話鋒一轉道:“亞菲說,王政委看上葛美霞了,想讓你哥做介紹人呢!”

德花撇起了嘴,罵道:“不要臉的玩意,當初不讓我們家老丁跟人家結婚,說什麼又是階級問題,又是立場問題,可他現在怎麼不講階級,不講立場了,什麼東西!”

就喜歡德花這快人快語、愛恨分明的脾氣。

劇中,王政委娶了葛美霞后,一改原來大男子主義的做派,不僅對葛美霞這個嬌妻溫柔體貼,還包攬了大部分家務。

曾經,張桂英是島上最能幹的女人,挑水種菜、下海捕魚,卻被王政委奚落,還對江德福抱怨:’女人,要那麼能幹幹嘛!”

德花說他“不要臉',真得一點沒說錯。他恐怕是一邊吃著張桂英的飯,一邊想著找一個年輕貌美的來取代她。

《父母愛情》看懂了葛美霞40年無愛無性的堅守,也就看懂了婚姻中的殘酷。

葛美霞是島上難得有文化、且長相漂亮的女人,可以說是安傑的“低配版”。

安傑到了島上後,和葛美霞迅速成了朋友,兩個人經常在安傑的院子中,品咖啡、聊心事。

葛美霞對安傑羨慕的眼神、適時的恭維,讓被“發配”到荒島上的安傑很受用、也很得意。

原著中是這樣寫的:

母親引人注目的原因不在於她的青島籍貫,也不在於她殘存的秀麗。

母親令人頻頻行注目禮的原因在於她當司令的丈夫——我的父親。

這種注目禮支撐著母親的精神。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精神上的快慰嗎?

安傑不知道,正是因為她的出現,讓一直找不到生活希望和目標的葛美霞,有了夢想和追求。

她要過上和安傑一樣的“軍官太太”生活,她要一步步朝著這個目標靠攏,這也成了她後來生活的精神支柱。

表面上看,葛梅霞對安傑極盡奉承,但在她的內心深處,並不覺得自己比安傑低一頭。

她和安傑一樣,都有美麗的面龐和姣好的身姿,也都有文化,階級出身也同樣不好,一個資本家女兒,一個漁霸女兒。

唯一的不同是,安傑嫁給了江德福,她就成了島上的第一夫人,每天有人向她行注目禮。

葛美霞明白,自己只要找一個像江德福一樣,能為她遮風擋雨又能護佑左右的男人,才能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為此,她從不曾隨波逐流、也不曾降低標準。

葛美霞和安傑一樣,都是自命清高又不肯受人擺布的人,一般的人無法入她們的眼。

葛美霞受出身的影響,在島上願意娶她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她挑剔的眼光,更是難上加難。

安傑認識她的時候,已經生了兩個孩子,但葛美霞卻是島上出名的“老姑娘”。

就連王海洋都說:‘也不看看自己啥出身,還挑肥揀瘦,人家不嫌棄她就不錯了!“

面對島上的譏諷嘲笑,葛美霞卻依舊我行我素,她不肯降低婚姻的標準,更不會為了尋求一時的庇佑,而隨便投入一個男人的懷抱。

真要那樣,她也就不可能在多年後,成為王政委的求娶物件了。

她成功地從島上搬到 城市生活,過上了自己夢想的日子。

或許會有人說,葛美霞的心機太深,對自己也太狠,隱忍這麼多年,只為和安傑比肩。

她雖然達到了目的,卻錯過了生育年齡,四十年無愛無性,一生無子,真得值得嗎?

對於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

葛美霞能夠從一個被人看不起的漁家女,一步步走到晚年的幸福生活,著實不簡單。

她不受周邊人的影響,堅決做自己,始終是那個說話溫柔、舉止文雅的葛老師。

從這一點看,我們應該敬佩這樣的女人。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她的定力,也沒有她的狠勁兒。

《父母愛情》的作者劉靜老師十分高明,她作為江德福小女兒的原型人物,當然知道軍隊裡那些婚姻裡的齷齪和人性裡的晦暗。

但她更願意發掘和展示生活中溫情和婚姻裡美好的一面,所以非常聰明地安排江德福的前妻張桂蘭出軌,老丁的前老婆王秀娥難產而死,就連王政委的媳婦張桂英也說死就死了。

至此,劇中的三個男人,都可以名正言順地隨著自己的心意找老婆了。

三個男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或死或背叛的老婆,都是大字不識、長相普通、言行粗俗的女人。

所以,當王政委、或老丁看到江德福娶了年輕貌美、有文化有品味的安傑時,他們的心頭是泛酸的,是不平衡的,是也想著休妻另娶的。

老丁之所以那麼怕安傑,是因為安傑言辭犀利不留情面嗎?

不,他是怕安傑看透了他內心見不得人的陰暗和慾望。

王政委為何利用手中的權力,阻止老丁娶葛美霞?

那時候的他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娶葛美霞,畢竟他也不知道張桂英會早死。但他一定想過,為何你們一個個都能娶美嬌娘,而我只能守著糟糠妻。

見不得別人好,是人性中的一大通病。

人性中還有一大通病——那就是,人在發達後,都想著甩掉從前的東西,包括不堪回首的往事,當然也包括曾經的那些人。

這樣看,當年江昌義斥責小妹的話一點都沒錯:

對,我母親是自找,誰讓她不守婦道與大伯哥通姦呢?但如果她守著婦道不與我父親通姦,你父親回來就不會休掉她嗎?你父親會把一個裹著小腳、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帶進城市?你說,會嗎?

劉靜老師也正是因為看多了”功成名就的窮小子,拋棄糟糠之妻'的事,所以才寫下了這樣的話吧!

原來所有的人,在自己越來越強的時候,也會要求身邊的人越來越好的。

要麼一起越來越好,要麼就換人。

這才是婚姻中的殘酷真相。

無疑,葛美霞是幸運的,就像介紹人江德福所說,哪有那麼些老婆給她騰位置。

葛美霞用四十年的無性無愛,等到了一個出口,張桂英給她“騰了位置”,她順利地從島上走到了大都市。

她現實而堅定,始終主導著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拼盡全力抓住了自己的幸福。

寫在最後

寫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朋友們,不要對婚姻充滿任何幻想

本質上,婚姻就是男女兩人的一次深度合作,如果一方走得太快,另一方原地不動、甚至倒退,勢必就會被拋下。

要知道,大部分情況下人的觸角都是向上的,是慕強的。像安傑姐姐安欣那樣真正的“靈魂貴族”,畢竟是少數。

說得好聽點,是對更美好的生活或者事物充滿嚮往,這也是人類孜孜以求進步的原始動力。

江德福和安傑的婚姻之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了美好,其實也是兩人勢均力敵、彼此成就。

江德福給了安傑一世安穩、蔭妻庇子;安傑給了他兒女繞膝、心靈慰藉。

原著中,江德福在一次酒後,不無得意地說:“農村包圍城市能解放全中國,城市包圍農村能過上好日子。”

此時的他,恐怕還要感謝張桂蘭當初的背叛,如果沒有那次背叛,他恐怕過不上嬌妻美兒的好日子,即便是拋棄張桂蘭,娶上城市的嬌小姐,也要承受世俗的駡名和道德的枷鎖。

同樣,老丁娶了“大姑娘”德花,也要感謝過世的王秀娥;

王政委和葛美霞安享晚年,更要感謝能幹的張桂英。

說到底,是她們的“適時”放手,成就了三個老男人的另一番人生。

我最想表達的還是那句話:女人呢,最大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指望誰都沒有戲!

你可以選擇一段婚姻,也可以放棄一段婚姻,卻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成長。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殘酷狠戾的人生,一路開出花來,陪你高歌。

葛美霞正是靠著自己堅定的意志和永不放棄的睿智,才守護住了自己的幸福,讓生命開出花來,成了連安傑都“酸酸”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