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春天,20種遍地都是的野菜,見到卻不一定認識,看看你吃過幾種?
“採野菜,行且顧,野田雨深泥沒路。”說到春季讓人垂涎的時令美食,非野菜莫屬了。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無論是大人、小孩子或是老人都願意到田野、山間挖掘野菜,如今採野菜不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要在挖野菜的過程中感受收穫的驚喜,仿佛一下子就喚起了兒時的歡樂時光。野菜是春天的饋贈,清香鮮嫩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無論是用來煲湯、包餃子、還是涼拌,每口野菜都滿足了人們對春季美食的想像。
野菜好吃也易得,到了三四月份,在農村的田間地頭隨處都可以找到野菜,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即使見到也未必認識,白白錯過了這些春季“限量版”的美味。
1.蒲公英
蒲公英,你吃過嗎?蒲公英又叫“婆婆丁”,春天,蒲公英真的遍地都是,它主要生長在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和河灘。蒲公英葉子翠綠,葉子邊上有很多齒輪狀。蒲公英非常鮮嫩的時候,可以煮粥吃,曬乾后泡水喝,蒲公英焯水後還可以包餃子吃。
2.野小蒜
如果見到小野蒜,您認識嗎?野小蒜,學名薤白,也叫小根蒜、山蒜等,它的葉子長得像蔥又像蒜,而它的根莖看起來很像是迷你的獨頭蒜,但是蒜頭一般都是紫色的,而野小蒜是白色的。在山坡、田邊、路邊草叢中,甚至是在岩石堆上,都能看到成片的野小蒜。它的香味很濃郁,如果徒手去拔,注意不能再用手去揉眼睛。用它炒雞蛋、炒臘肉、炒五花肉,還可以和豬肉搭配做餡料包餃子或者餡餅。
3.香椿芽
“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如木質”,椿芽被稱為“樹上蔬菜”。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就會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群芳譜》雲:“葉自發芽,及嫩時,皆香甘。生熟鹽腌,皆可茹,世皆尚之。”可見春季食香椿的食俗由來已久。香椿有紅葉和綠葉兩種,紅葉香椿用熱水一焯,就會散發出濃郁的香氣。綠葉香椿香味清淺,油脂也較少。香椿的吃法多樣:腌香椿、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炸香椿魚兒,怎麼做都好吃。
4.車前草
春天,在農村田間地頭還有一種常見的野菜:車前草。車前草又叫車輪菜,車軲轆草。它不僅生長在田間地頭,山野、路旁、花圃、河邊上也隨處可見,但是很多人不認識,將它當成雜草了。它的葉片呈橢圓形,葉邊有波狀齒或不規則鋸齒。花序為穗狀,通常生在植株的頂部。車前草除了可以泡水喝,還可以炒著吃,它的種子還可以用來煮粥喝。
5.蛤蟆草
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見過這種草,它們幾乎哪都能長,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蛤蟆草葉子對生,葉片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鈍齒或小圓齒,質地較厚。引人注目的特徵是葉片表面布滿了皺折,就像蛤蟆皮一樣皺皺巴巴的,這也是它得名“蛤蟆草”的原因。蛤蟆草可以涼拌來吃,還可以炒雞蛋,做湯喝也很鮮美。
6.柳芽
柳芽,即柳的新芽。春天,萬物復甦,此時也到了品嘗柳樹芽的好時機,詩雲:“柳芽初吐爛金醅。”柳樹的嫩芽剛剛冒出來的時候,色澤金黃,充滿了生機。柳芽太嫩太老都不好吃,只有吐出1釐米多翠綠嫩芽時的味道才正鮮嫩,在北方,柳樹芽被視為春天不可多得的野菜,把柳芽摘來茶用或是用柳芽入湯、涼拌、清炒。柳芽有微微的苦味,採摘后的柳樹芽要記得充分清洗浸泡,並進行焯水。
7.水芹菜
水芹菜很多人可能沒見過,但其實在鄉下到處都是,尤其是淺水沼澤、小溪邊,水稻、田埂旁邊的雜草叢裡到處都是。水芹菜別名野芹菜、水芹。水芹菜莖直立或基部匍匐,基生葉有柄,葉片輪廓三角形,邊緣有牙齒或圓齒狀鋸齒。水芹菜散發著獨特的清香,涼拌、做餡都可以,搭配豬肉或豆乾炒著吃,別提多香了。
8.蕨菜
蕨菜也叫拳頭菜,有春天“山菜之王”的美譽,如果沒吃過可太可惜了。它的外形獨特,“蕨兒菜桿桿握拳拳”常聽老人們這樣來辨認。蕨菜在荒山、草地都有生長。蕨菜是不能生吃的,有經驗的人在烹飪前會用鹼水浸泡,用沸水焯燙,再多次清洗,這可以降低澀味,使口感更好。蒜苗炒蕨菜、蕨菜炒臘肉、蕨菜排骨湯都非常好吃。
9.折耳根
折耳根,有股魚腥味,所以也叫魚腥草。在溪流旁、田埂、林下濕地等地方,只要土壤肥沃,就能發現它的身影。折耳根很好認,它的莖是扁圓形的,呈紫紅色,有明顯的節,質地脆嫩,所以容易折斷。它的葉子是對生的,展開看呈心形,葉片背面通常也是紫紅色的。對於喜歡折耳根的人來說,它帶有清涼的辛辣味和特殊的香氣,涼拌、燉肉、炒菜、煮火鍋都很美味。需要提醒的是,折耳根在食用前要充分浸泡。
10.槐花
槐花通常在每年的4至5月份盛開,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枝丫,瑩白如玉,有淡雅的香氣,味道甜甜的。槐花的花期很短,而且當槐花真正盛開后就不好吃了,要趁槐花將開未開時抓緊採摘,錯過又要等一年。相信很多人都認識槐花,但是會用槐花做美食的人卻不多,槐花的做法其實有不少,蒸槐花、槐花炒雞蛋、槐花餃子、槐花粥都風味獨特。
11.榆錢兒
榆錢兒,也非常好認,其實它就是榆樹的種子,因其形如錢幣,故而得名。因為它與“余錢”的諧音,加之脆甜清香的口感,很多人都喜歡吃。詩人歐陽修就有“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的溢美之詞。榆錢可以生吃,用榆錢做成的美食也多種多樣,其中經典的吃法就是用蒸榆錢,還有榆錢煎餅、榆錢窩頭,趁著榆錢鮮嫩時記得都嘗嘗。
12.馬蘭頭
馬蘭頭,又稱馬蘭、馬菜。在每年的三四月份,“馬蘭頭”會瘋狂生長,可惜很多人不認識。馬蘭頭的葉子呈長橢圓形,葉子邊緣有鋸齒,葉子表面還有一些細小的絨毛。馬蘭頭可食用的部位是它的莖葉,涼拌馬蘭頭或是炒著吃,都很美味。
13.苦菜
苦菜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所以是春季地里非常常見的一種野菜,苦菜可以清熱解毒、去肝火。苦菜吃起來比苦瓜還要苦,但很多人喜歡吃。苦菜的吃法也很簡單,把苦菜連根一起挖出來,洗净后蘸著大醬吃,這樣吃苦味也會減少很多。
14.小野木
野生洋蔥,也叫太白韭。它的葉子很像小香蔥,有濃郁的辛香味道。野蔥炒牛肉或臘腸都非常美味。除此以外,用野蔥還能做小醃菜。醃制時先煮料汁,即:生抽白糖水,料汁冷卻后再加入適量的蘋果絲,冷藏醃制。口感除了有小野蔥的香氣還有淡淡的果香,特別下飯。小野蔥被譽為植物界的“四不像”,它的外形像韭像蔥又像蒜,卻非韭非蔥亦非蒜,所以,在採摘野蔥時,注意認清后再採,以免誤食。
15.灰灰菜
灰灰菜,也叫灰菜、野灰菜、灰條菜,是農村隨處可見的野菜。由於它長相普通,而且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不認識灰灰菜的人常把它當成雜草。灰灰菜的葉子背面是白色的,在搓洗它的葉子後你就會發現,水面上漂著一層灰,難怪它叫灰灰菜。灰灰菜要採摘它的嫩尖,稍微炒一下,口感就很鮮嫩美味,此外,用它包餃子、煮湯、炒雞蛋味道都不錯。灰灰菜吃之前要進行焯水,不僅可以去除草酸和苦澀味,口感也變得更好。
16.薺菜
薺菜,你認識嗎?薺菜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它的葉片羽狀分裂,裂片有缺刻,薺菜根白色直立,無分根。荠菜通常在每年的1月至3月間頗為鮮嫩,冬末春初,萬物尚未完全甦醒時,薺菜就已迫不及待地展露生機,因此人們稱其“報春菜”。詩人們對薺菜的美味也從不吝讚美,“時繞麥田求野薺”,“春來薺美忽忘歸”……荠菜,是春天的味道,我想沒有人會反對這種說法吧。薺菜怎麼做都好吃,薺菜餛飩,或者薺菜餃子,嘗一口,滿嘴都是春天。
17.刺菜
刺菜,學名刺兒菜,也可稱刺薊、千針草,由於其葉子周圍有許多刺而得名。刺菜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野菜,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生長,但很多人並不認識,實在太可惜了。刺菜可涼拌或炒制,口感鮮香四溢,刺菜還可以製成餡料清香多汁。每到5月份的時候,它還會開出紫色的花朵,還很漂亮呢。提醒您:刺菜的葉片邊緣帶有小刺,因此在採摘時務必小心,以防手指被刺傷。
18.艾草
“春回大地,艾草飄香”。艾草是清明前後最鮮嫩的野菜。清明節前後,路邊、河邊、山坡或荒地,總會發現它的身影,可很多人不認識它,把“寶”當成了草。艾草可是相當有特色的,它的葉片厚厚的,上面布滿了灰白色的短絨毛,它通常是單生或者只有少數幾根,縱棱明顯,顏色是褐色的,艾草還會散發著淡淡的芳香,這些特徵都很有辨識度!艾草的做法也很多,艾草青團、艾草煮雞蛋、艾草粿每種都別有一番風味。
19.白蒿
春季裡還有一種野菜也不可錯過,那就是:白蒿,有些地方也叫它茵陳。白蒿多生長在鄉下農村的路邊或山坡的草叢裡,莖葉稚嫩並有一層毛茸茸的白毛,因此稱它為“白蒿”。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三月茵陳才冒出來,這個時候也是它清香甘甜的時節。等三月過後,賞味期也就錯過了,不過可以挖來曬乾,再煮水、泡茶喝。趁著鮮嫩的時候咱們可以用白蒿蒸“拿糕”,就是裹上麵粉或玉米粉蒸熟吃,又是菜又是飯,不知道您當地把這種做法叫什麼?
20.馬齒莧
馬齒莧可是田間地頭很常見的野菜,您吃過嗎?馬齒莧又稱“長命菜”、“長壽菜”。它一般生長在田間、菜園邊或者路旁。它的葉子是對生的,呈長橢圓形,有點像瓜子仁的形狀。葉片很肥厚,而且大多呈肉質狀。馬齒莧會在中午以後開小花兒。馬齒莧有酸味,吃法有很多,常見的就是涼拌。做成馬齒莧餅、齒莧雞蛋湯,營養又美味。
陽春三月野菜香。眼下又到了野菜飄香的季節,以上就是我幫大家整理出的20種遍地都是的野菜,這些野菜你吃過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