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北部國家委內瑞拉雨林的深處,有一些神秘的山脈,這些山脈是完全平頂的,而周圍由幾乎完全垂直懸崖構成,整座山就像一塊凸起的桌子一樣,與周圍的環境孤立開來。
△ 羅賴馬特普伊山,這是柯南·道爾《失落的世界》靈感來源
有些平頂很高,懸崖的高度可以超出周圍森林1000米,這些山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被雲霧環繞,看起來就像是雨林中的空中島嶼一樣。
有些平頂的面積也很大,最大面積達到700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面積的城市,上面擁有清澈的水池、溪流,以及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就是來自其中一個平頂。
生活在當地的土著——佩蒙人將這些山稱為“特普伊( tepui )”,意思是“眾神殿”,由於這些山脈周圍的垂直懸崖,佩蒙人難以到達,所以留下了許多或美麗、或可怕的傳說。
△ 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來自奧揚特普伊山
現在,地質學家沿用了佩蒙人的叫法,把這種獨特的地貌稱之為特普伊,它們只出現在南美洲特定的幾個區域內。
其中大部分都在委内瑞拉东南部与圭亚那、巴西接壤的大薩瓦納地區,那裡有115座這樣的特普伊山,平頂總面積達到5000平方公里!
那麼有趣的問題是,怎麼會有如此奇特的山呢?它們上面又生活著什麼樣的生物呢?
△ 特普伊山集中的區域
特普伊山如何形成的?
特普伊山所在的地區是遠古時期岡瓦納超大陸的殘餘部分,而且可能是靠近內陸的沙漠地區。
在古大陸時期,這裡沉積了厚厚的沙岩層,而且由於風化作用,砂岩中的大部分礦物質都被分解,只留下了較硬的石英顆粒。
這些石英顆粒最終在風和水的搬運下集中在較為低窪的地區,隨著時間推移,石英沉積物被埋入地下,在壓力和特殊的化學反應下,它們逐漸固結成數千米厚的超大石英砂岩。
之後,地殼運動讓埋在地下的石英砂岩抬升出來,最後在侵蝕作用下,石英砂岩周圍較為脆弱的岩石逐漸消失,最終在該地區留下這樣一座座特普伊山。
一座特普伊山就是一大塊石英砂岩,其石英含量高達98%,形成於18億年前,因此這些山還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地質構造之一。
石英砂岩形成之後,在接下去的15億年裡,這些石英砂岩周圍以及上方都被其它類型的岩石覆蓋。
大約3億年前,該地區開始隆起並發生了侵蝕作用,但由於石英非常堅硬,耐侵蝕,所以只有它們被留了下來。
大約1.8億年前,這些石英砂岩周圍的岩石和其它沉積物被侵蝕殆盡,最終石英砂岩裸露在外,變成今天的特普伊山。
您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些山是平頂的(因為開始我也不理解)?
有一條地質學法則決定了這一特性,被稱為“原始水準性”,指的沉積層在沉積的時候會趨於水準,或接近於水準,其它沉積物也是一樣的。
簡單地說,最初石英顆粒沉積起來的時候,它本身就是水準的,最後形成的岩石也保持了水平狀態。
失落的世界
雖然,特普伊山只是一塊巨大的石英砂岩,但是這也沒有阻擋地球生命的征服,那裡是真正失落的世界。
許多特普伊山由於極高的懸崖落差,下方森林中的生物難以逾越,上方生物也難以逃脫,所以形成了一個個孤立的生態島。
很多人把特普伊山稱為大陸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面的動植物與世隔絕,獨立演化。
雖然特普伊山以“眾神殿”命名,但那裡的土地非常貧瘠。
石英砂岩的地面也在逐漸風化和侵蝕、變得崎嶇不平,這意味著那裡沒有形成肥沃的腐殖質層,因此生活在上面的都是適應不穩定資源的動植物。
其中,食肉植物最為常見,主要是毛氈苔和豬籠草。植物之所以會演化出“捕食性”,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生長的土地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
△ 毛氈苔可以通過上面的粘液捕食
△ 豬籠草
另外,還有種類繁多的蘭科和鳳梨科植物,這些植物能夠適應懸崖峭壁的環境。
動物則以昆蟲、青蛙為主,一些特普伊山也生活著蛇、蜥蜴等獵食者,它們都可以在較少的資源下存活。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島嶼上的一些動物並不是完全與世隔絕的。2012年的研究發現,在這些特普伊山形成之後,不同山的樹蛙彼此有過基因交流。
研究人員在不同特普伊山上尋找了4種樹蛙,對它們進行DNA分析,以確定這些物種在過去7000萬年中是否有過接觸。
事實證明,來自不同特普伊山的四種樹蛙,在530萬年前就有了共同的祖先,這意味著特普伊山高聳的懸崖並沒有阻擋這些樹蛙的遷徙。
由於這些特普伊山在雨林中,所以那裡最不缺的就是降水,這讓幾乎每一桌特普伊山都擁有清澈見底的水池和溪流,甚至在懸崖上形成瀑布。
這種環境下,吸引了一些吸食花蜜的常駐鳥類,不知道是不是鳥類攜帶樹蛙卵進行傳播的,最終讓它們彼此有了基因交流。
不管怎麼樣,特普伊山獨特的地理結構和生物群落,還有很多東西值得人們繼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