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ThinkBook 14+/16+ 2025款,是否值得購買?
更新于:2025-03-25 22:33:56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吃土皮皮虎於03月01日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全能本標杆,但刀法精準!”

ThinkBook 14+/16+ 2025仍然是實用主義者的終極答案

  • 介面/拓展性無敵

  • 性能釋放穩

  • 螢幕素質能打

雖然重量拖後腿,但對比競品“砍介面、砍硬碟位、強推OLED”的操作,TB+的“全能水桶”邏輯依然成立。

ThinkBook 14+/16+ 2025 價格一覽

核心優勢

性能狂魔

  • Intel版性能釋放穩居第一梯隊(14+最高70W,16+最高80W),搭配ARL-H平臺,綜合性能提升15%-20%。

  • 記憶體插槽+雙M.2 2280硬碟位(支援雙面顆粒),存儲拓展性拉滿!

螢幕天花板

  • 14.5英寸 3K 120Hz IPS屏,500尼特亮度

  • 16英寸 3.2K 165Hz IPS屏,500尼特亮度,LCD黨的福音!

介面之王

  • 3A2C+RJ45+HDMI 2.1 FRL(滿血48Gbps)

  • TGX介面(酷睿獨享)

  • 甚至藏了個無線接收器收納倉!

  • 支援140W快充,全能屬性直接拉滿。

細節狂魔

  • 全尺寸方向鍵+翻頁鍵,14寸輕薄本獨一份!

  • 玻璃材質觸控板(高配版支援壓感),鍵盤字元居中+盲打優化,手感媲美ThinkPad。

  • 85Wh大電池+哈曼認證揚聲器,續航和音效雙升級。

⚠️ 潛在短板

  1. 重量勸退

  • 14+重1.55kg,16+重1.92kg,比競品(如小新Pro GT)重約150g,便攜性略輸一籌。

  • AMD版差異

  • 銳龍AI 7 H350介面差異(無TGX/雷電4,HDMI非滿血)

  • 觸控板差異,僅頂配R9給壓感觸控板。

  • 大小核+顯卡架構小改,顯卡規格縮水50%,定價卻與酷睿U5持平,原本的大顯性價比下降了。

相比上代的變化

  • Intel版

✅ CPU升級ARL-H,顯卡可選RTX50系統(16+獨顯版延後,14+取消獨顯)。

✅ 螢幕亮度500nit(上代400nit),16+全系3.2K屏。

✅ HDMI 2.1 FRL滿血版,WiFi 7加持,記憶體頻率提升(14+達8533MHz)。

✅ 鍵盤字元居中+功能鍵優化,

✅第二硬碟位PCIe 5.0(14+)/4.0(16+)。

  • AMD版

➡️ CPU從8845H換皮為銳龍200H/銳龍AI 300H

➡️記憶體頻率8000MHz

➡️其他與Intel版一致。

選購建議

1.優先酷睿版:

  • U5版性價比最高:國補後5000出頭,性能/屏幕/介面無短板,適合主流使用者。

  • U7版更推薦:多花1000元升級CPU+壓感觸控板+指紋識別,比U9划算!

  • U9版慎選:性能提升微小,純為“貼紙信仰”買單。

2.銳龍版怎麼選?

  • 要麼上R9頂配,要麼減錢買老款8845H(銳龍7 H260)。

  • AI 7 H350慎入:規格縮水+定價尷尬,被酷睿U5吊打。

3.獨顯需求:

  • 14+ 2025款取消獨顯

  • 16+獨顯版需等後續發佈,急用可考慮老款庫存(性價比一般)。

避坑❗

1.認準“Ultra”標

2025款酷睿必須帶“Ultra”(如Ultra5 225H), 不帶Ultra的是2023馬甲款(13代舊U+老模具)

2.螢幕黨注意

16+低配升級3.2K屏(上代為2.5K),加量不加價!

3.OLED敏感使用者

雖說吧,ThinkBook堅持LCD屏+硬體防藍光,護眼黨狂喜,但色彩表現略輸OLED競品

選購口訣:

  • 要性價比:酷睿U5閉眼入,國補後真香!

  • 要極致體驗:加錢U7,壓感觸控板值回票價。

  • AMD黨:要麼降價,要麼等明年翻身……

一句話總結

如果你不需要極致的便攜,ThinkBook 14+/16+ 2025就是5000-7000檔最【穩妥】的選擇,沒有之一。 (偷偷說:明年換模具,等等黨可以蹲一波~)

如果對新技術比較開放地容納,隔壁換裝OLED的消費級筆記本都是可以看的。

08男高的遊戲外設
08男高的遊戲外設
2025-03-25 22:47:47
CPU後綴含義
CPU後綴含義
2025-03-25 22:52:30
裝機主板選擇
裝機主板選擇
2025-03-26 0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