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黑盒作者@黑氣Saber於03月10日發佈,轉載請標明出處!】
本期說一下挑選手柄時的相關配置
有線連接:通過USB介面直接連接到遊戲設備上,這種方式簡單直接,不需要擔心電池續航問題,不會有延遲問題
無線連接:通過2.4GHz信號與設備連接,提供更大的活動自由度
藍牙連接:通用性強但信號較差、搖桿回報率通常較低
星閃連接:高回報率和低延遲特性、需適專用配器提供連接
搖桿飄移:在沒有操作手柄搖桿時,搖桿會自動發出錯誤指令,表現為遊戲角色突然自己移動或者遊戲視角自動旋轉
霍爾搖桿:通過永磁體和電磁 IC的位置變化,從而檢測搖桿的位置
由於霍爾搖桿的元件不發生物理接觸,因此不會磨損
理論上使用壽命內不會出現漂移,具有高精度和長壽命的特點,相對碳膜搖桿造價更貴
碳膜搖桿:品牌包括ALPS、普耀、控銀、谷粒等
接觸式結構,精度高適合需要快速精確反應的遊戲,但因為磨損會導致阻值改變,從而出現漂移
TMR搖桿:類似於霍爾搖桿,依靠磁場而不是機械接觸來檢測運動
TMR感測器比霍爾效應感測器更加靈敏和精確,唯一缺點就是貴
自研搖桿:如飛智:力調節槓桿搖桿、力調節合金搖桿
按鍵佈局
任天堂的手柄佈局遵循傳統的“BA”順序,即A鍵在右側,B鍵在左側
XBOX手柄的ABXY佈局與任天堂相反,即A鍵在左側,B鍵在右側
索尼的PlayStation手柄,按鍵採用獨特的符號:
O(圓圈)、×(叉)、口(方塊)、△(三角)
微動:
清脆的點擊感和快速的回彈,手感上更加靈敏,壽命也相對較長
在高頻連點操作時可能不如導電膠方便,需要等待回彈到一半才能繼續按下
或是膠墊+微動的方式增加按鍵行程,提升手感
導電膠:
手感更軟糯,回彈適中,適合長時間遊戲,不易疲勞
長行程帶來的手感和容錯比微動舒適很多,尤其是在節奏感緊淩的遊戲中
維護性較好,可以直接拆開更換,微動按鍵的維護更為複雜
鍋仔片(常用於功能鍵):
通過金屬彈片(鍋仔片)與電路的接觸來實現按鍵功能,手感較硬但使用壽命長
肩鍵
肩鍵的觸發力度和手感是評價肩鍵的重要標準。大部分手柄的肩鍵都是類似槓桿原理,受到力矩的影響,越靠內,肩鍵的觸發力度就越大
十字鍵
精確的方向控制上、下、左、右四個基本方向,以及這四個方向的對角線方向
與搖桿的比較
十字鍵提供的是數字輸入,即只有八個固定的方向,適合格鬥類或是橫版遊戲
搖桿跟精密可進行視角旋轉等操作
自定義按鍵:允許玩家為按鍵配置連發、巨集,適配更複雜的場景
線性反饋:扳機鍵可以類比從輕按到全按的連續壓力變化,為賽車遊戲等提供更真實的油門控制體驗
震動反饋:按壓扳機時提供震動效果,增強沉浸感
扳機死區控制:在被輕微按壓時不觸發任何操作,直到達到一定的壓力閾值,這對於需要精細操作的遊戲尤為重要
常見的扳機結構:
霍爾扳機:通過磁場的變化來檢測扳機的位置和動作,從而實現精準的控制提供順滑無阻礙的扳機手感,操控更加絲滑
電位器扳機(連桿結構):操作精度較差 ,按壓聲音大部分入門手柄會用到
力反饋扳機:自適應效果可以根據遊戲的實時場景狀態自動變換力反饋效果,提供層次豐富、細節飽滿的沉浸式體驗
扳機鎖:通過手柄預設滑鎖,實現多種扳機模式鍵程
非對稱馬達:
兩個握把處的馬達多為一大一小或添加不同配重。一邊振幅高而頻率低,一邊頻率高而振幅低,更好地適配不同遊戲場景的震動反饋
四馬達:
在扳機添加震動,在FPS和賽車遊戲遊玩體驗更細膩
線性馬達
回應速度快,振感強,有振動方向,振動頻率和波形均可調,因而能夠實現更為複雜和各種定製化的振動效果
螢幕:將電腦軟體集成在手柄中螢幕顯示快捷調整手柄設置
RGB:裝飾手柄增加視覺體驗效果
3.5mm耳機孔:連接耳機使用
驅動軟體:可視化調節手柄參數,個別的廠家精英手柄軟體可自定義搖桿、扳機等參數,以及設置巨集、連發、按鍵
充電底座:便捷的充電方式,無需額外的充電線,拿放自動開、關機
陀螺儀:將動作即時轉化為遊戲中的控制,從而提供更真實、更直觀的遊戲體驗
手柄測試相關(簡單描述下)
回報率:
手柄向主機或電腦發送輸入數據的頻率,通常以Hz表示
手柄每秒向設備發送1000次數據,為1000Hz回報率。影響搖桿的回應速度和操作精度,對FPS遊戲提升很大
回中:
搖桿在操作後自動回到中間位置,回中性能可以保證控制的精確性,提升手感和回應
死區:
指搖桿在一定範圍內移動時不產生信號的區域,這個參數影響搖桿的精確控制
扳機測試:
扳機測試涉及線性扳機與非線性扳機的性能,以及扳機鍵的回應和手感
按鍵測試:
按鍵測試包括按鍵可用性測試和方向鍵串鍵測試,確保每個按鍵都能正常工作並且反應靈敏
推薦一個手柄評測網站:GAMEPADLA
可以看到手柄延遲測試:搖桿死區、輪詢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