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黑盒作者@愛薄荷的sunny於03月11日發佈,轉載請標明出處!】
說起我為什麼要買Steam Deck,那可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我一直是一個熱愛遊戲的人,每天幹得最多的事情除了寫作就是玩遊戲,我本以為大學生活會美好絢爛樂無邊,直到我美滋滋的打開戰神四,宿舍就跳閘了……
十點斷電,插口帶不動330w的遊戲本電源配接器,一個棘手而又現實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在宿舍插電打遊戲也許成為了一件困難無比的事情。那麼事已至此,有什麼辦法既可以滿足我的遊戲願望,同時又可以繞開這些可惡的限制條件呢?最終,在看了一堆推薦,測評與廣告之後,我選定了Steam Deck作為我的遊戲設備。那麼我為什麼要選擇Steam Deck,我的使用感受如何,玩好Steam Deck需要哪些配件,Steam Deck推薦遊玩哪些遊戲,我就在這篇文章中給大家一次性分享明白。
前排提醒:由於本人淺薄的使用經歷,本文章硬體部分僅作分享,不作推薦,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擔待,我會把自己的真實使用感受分享在文章中,説明大家了解產品的各類功能與使用方法,至於是否需要購買,可以根據大家的經濟情況,使用需求與個人喜好來定。那麼我們先列出一個目錄吧!
我選擇的Steam Deck版本
我折騰Steam Deck的歷程
我購買的Steam Deck配件
我在Steam Deck上玩過的遊戲
大家都知道,Steam Deck有LCD版本和OLED版本可供選擇,兩者外觀上有些許差別(搖桿顏色,開機按鍵顏色等),性能以及螢幕配置也有差別。具體區別在Steam官網有⬇
我所購買的是LCD64G版本,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丐版“,至於為什麼要選擇LCD而不是OLED,一方面是我一直有對於OLED螢幕燒屏的恐懼(雖然這其實是不必擔心的),另一方面,我購買的全新64G版本只需要2459元!(PDD24年暑假期間撈到的),這個價格我個人認為是比較香的。至於如何選擇版本,我還是推薦大家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定,有錢自然是OLED版本更好,如果預算不足也不必硬上高版本,畢竟玩遊戲是最主要的,大家也不用去過分比較或者榨乾錢包,因為Steam Deck本身需要一些折騰才能更舒心的使用,用多餘的錢買些配件自己改裝也是不錯的選擇。那麼說到改裝與折騰,我就要開始介紹我的改裝歷程了。
先來給大家看一看我的Steam Deck現在的樣子:
可以看到,我在拿到Steam Deck之後為它更換了硬碟,貼了貼紙,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小配件。購買了丐版的朋友們可以自己加裝一塊1T的硬碟,2T實測有點太多了,對於我這個玩獨立遊戲的有點多餘。為什麼要更換硬碟呢,因為如果只插記憶體卡,遊戲的著色器檔會漸漸把64G的原裝硬碟佔滿,需要定期小心清理,那麼我就選擇了加裝一塊硬碟,不僅可以裝下更多遊戲,也可以更好的存放著色器緩存檔。有些朋友可能會更改散熱,加裝電池,這些我個人並沒有試過,雖說Steam Deck本身就經得起折騰,但是更改這些需要小心再小心,對於像我這樣換硬碟都會出事故的人來說,還是小心為妙(事故等下會說到)
在裝完硬碟之後,我們需要用U盤來寫入新的系統程式,U盤至少要8G以上,在寫入程序之後,有些朋友可能會遇到U盤插到電腦上無法識別的問題,其實U盤也可以繼續使用,只需要打開磁碟管理將寫入程式時增加的新加卷刪除並新建簡單捲就可以。我買了一個128G的U盤,平常也可以用來存放檔。
雙系統這方面我沒有搞過,因為我並沒有玩模擬器和學習版遊戲的需求,我覺得原裝的系統用著很舒服,即開即玩,隨時暫停,有沒有和我一樣的?,一看到WIN系統的介面就會電子ed,所以我還是選擇了原裝的Steam OS。
在那之後就是一些貼紙和小配件的安裝了,這裏不過多贅述。
既然要加裝硬碟,就一定要拆機,而拆機就需要配件和工具,那麼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我自己正在使用的Steam Deck配件和工具,並分享我的使用感受。
Steam Deck本身有非常多配件與工具,在TB與PDD都可以購買,我也算是購買了不少,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核心硬體NVME 2230SSSD硬碟
我購買的是西部數據SN740,因為西數是大品牌,使用起來比較放心,我的U盤,Steam Deck記憶體卡,筆記本硬碟,PSP記憶體卡與記憶棒等等都是購買的閃迪與西數,使用體驗都算不錯。硬碟1T的版本百億補貼目前為449
拆機工具小米精修電動螺絲刀
實測,用買硬碟送的小螺絲刀手擰真的會把手指擰出水泡來!所以電動螺絲刀是必要的,選用合適的批頭,調整適中的扭矩,採用巧妙的力道就不會擰滑絲。擰下來的螺絲需要按照原機位置在一邊整齊擺好,不容易丟也不容易擰錯。重新上回去的時候一定要對準,不要大力出奇跡,我就因為這個把裡面的固定柱擰掉一個(還好不影響什麼)這款螺絲刀我從線下小米之家購買花了156
拆機工具翹片
Steam Deck裡面有卡扣,需要藉助翹片拆開。最好自己再買一個品質好點的,我省事用了送的翹片,就變成了這副樣子……
核心配件充電器
總有人說Steam Deck原裝的充電器電壓不穩品質差,我並不清楚這些傳言是否為真,但為了保險還是換了一個稍微好一些的。可能比較冷門,我使用的是Skull&Co的45W氮化鎵充電器,實測用起來沒什麼問題,比原裝充電器分量更重,體積更小巧插頭可摺疊也更好攜帶,可拆卸線纜也方便收納。TB售價為98
改善搖桿體驗的搖桿帽
這個是大家都一致好評的Skull&Co搖桿帽,有三種選擇,我更喜歡左邊第一種,上面的防滑紋比較粗糙,高度也適中,很適合我這種大汗手。另外兩種也可以按需選擇。三種共三對TB售價28
改善外觀的碳纖維紋理貼紙
相比起二次元小人,我更喜歡硬朗一些的工業風格,雖然Steam Deck本身也挺好看的,但是看久了難免有點膩歪。我在淘寶一家名叫Really Socks的小店鋪購買了碳纖維紋理全包貼紙,LCD和OLED通用,摸起來手感不錯,外形我也覺得挺好看,貼起來比較麻煩,需要使用一些技巧和吹風機,我手殘,邊角沒怎麼貼好,即使可以多次揭起來重貼也貼不好,可能多少需要一點心靈手巧。不過也側面反映了貼紙確實撕下不留膠。店家發過來的東西很有大廠味,不僅是光面壓紋信封包裝,還附贈品牌貼紙和擦屏布,這塊布我現在還用來擦Steam Deck的螢幕。貼紙TB購買128
高清螢幕貼膜
Steam Deck要不要貼膜,貼什麼膜一直是一個爭議話題,我的選擇是貼上,但沒選擇鋼化膜。我選的是閃魔的AR高清膜,第一次發過來只有工具沒有膜,後來溝通補發可是給我折騰的夠嗆,膜本身貼上沒啥感覺,確實有點抗反光功效,不過不防指紋,手指放上去還是髒乎乎的。PDD售價39
寫入系統用的U盤
閃迪128GU盤一塊,寫完程式重新搗鼓一下還可以再存點學習資料(當然指的是電子書),JD售價70
外出便攜保護殼
Steam Deck原裝的包其實挺好用,只不過體積略大,放在我的托特包裡面有點擁擠,因此我買了tomtoc的便攜保護殼。這個殼比較貼合原機輪廓,戴著Skull的矮款搖桿帽也可以放進去,整個放在包里明顯小了一圈,可以用剩餘的空間再放一個充電寶進去。原版黑色JD售價是149,如果喜歡圖案可以加二十買個圖案款,我喜歡純黑就沒選。
外出續航充電寶
我因為有偶爾充筆記本的需求,就直接上了酷態科15號ultra,一個充電寶可以給Steam Deck續命一次半,分量是我見過充電寶裡面最實誠的,拿在手裡比較重,不過外出攜帶其實也還好。大家如果沒有充筆記本的需求可以選擇相對便宜些的。PDD售價399
外出旅行用托特包
想不到吧,雷蛇還有包可以買。這個包樣樣都好,做工不錯,背著舒服,容量夠大(我用它背了能吃一個多周的食品回家),外形也比較潮流,我一般用它裝帶保護殼的Steam Deck,充電寶,耳機和手柄,還能再裝一件中號棉襖進去,或者可以把十六寸筆記本裝進信封包,連帶著手柄,滑鼠,電源適配器和頭戴式耳機都一起帶著,旁邊的小袋子還能放公交卡,鑰匙和手機之類的。不過價格見仁見智了,TB售價699,應該是帶一部分品牌溢價在裡面。
擴展底座加拓展塢
前段時間雷蛇出了新品,也是買來試了試。這個掌機拓展塢有三個USB3.0,一個PD電源輸入口,一個HDMI2.0,還有一個千兆網口,說實話介面沒啥誠意,沒有額外C口是最大敗筆。另外,在把擋板支起來的時候會擋住Steam Deck一半的進風口。不過本身質感做工不錯,鋁合金搭配橡膠,底下還有燈廠標誌性燈光可以看。總體來說使用體驗可能還算舒服,就是使用體驗還算舒服不太可能。售價699,喜歡的可以試試,優點是優雅。
(這個售價應該對標的是V社官方拓展塢,不過雷蛇在做小眾產品的時候思路一直都挺迷的,大家看看就好)
外接手柄
我的Steam Deck在高強度使用半年之後已經出了左肩鍵和B鍵輕微損壞的問題了,所以我現在一直給它外接手柄使用。手柄我用的是雷蛇幻影戰狼V2幻彩版,這是一個七百塊錢的微軟官方授權有線手柄(有點抽象),使用起來倒是很舒服,ABXY按鍵是導電膠加類似段落軸扭簧的結構,不是單純微動也不是單純導電膠,手感很舒服,誰用誰知道。它還有兩顆很好按到的拓展肩鍵和替換搖桿帽,至於四個背鍵手感則一般,總的來說可以用,但是論堆料不如國產手柄,應該對標的是Xbox精英二代。單純為了體驗按鍵購買可以試試目前只賣249的標準版,閹割了拆卸線纜,看不到的燈光和四個不好用的背鍵,卻依然有機械十字鍵和其他同款配置,原價499它是答辯,現價249拿來當Xbox平替還是不錯的。
Steam Deck真的為我帶來了不少快樂的時光,它填補了我寂寞到難受的時間,隨時隨地為我帶來只屬於遊戲世界的精彩紛呈。看得出來,V社真的站在玩家的角度思考,並以玩家的身份設計出來了這樣一台超凡的掌機。如果你也和我一樣熱愛遊戲,熱愛生活,熱愛數碼,那麼相信我,不論是Steam Deck本身還是它上面的遊戲,都可以給你帶來無盡的歡樂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