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弛感,最好的養生
更新於:25-0-0 0:0:0

在如今的社會節奏下,大家都越來越累,越來越忙,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時間。

所以對於這個時候的我們,想要養生,就要懂得平衡生活,擁有鬆弛感。

梁實秋說過:

“人生,本就不是一種模樣,你要學會放鬆,才能學會奮鬥,你要保持鬆弛,才能出拳有力。”

我們不是機器,我們不可能一直轉動而不休息。

學會給自己適當放鬆,在生活里多加入一些鬆弛感,做到鬆弛有度。

才能更好地把握屬於自己生活的節奏,養好生,安好心。

01

凡事急不得

俗話說的好:“欲速則不達。 ”

一件事,你越想完成它,你越是心急,可能到最後你越不會做好。

因為當你越心急,越焦慮,身上越缺乏那種鬆弛的自信的時候,你就越容易出錯,越容易失去對自己的信任。

到最後就很容易搞得一團糟,讓自己對自己失望。

要知道一件事能夠做成,一個人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這個人做事的態度。

如果這個人總是焦慮,總是心急,說明他不夠相信自己,覺得自己真的能夠成功。

這種潛意識層面缺乏自信的態度,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慌亂了自己的陣腳,進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就像曾國藩說過:“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凡事多想一想,多思考。

行動之前不要那麼心急,不要那麼急躁。

多給自己建立一些信心,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一些計劃。

並在執行的過程中加入一些鬆弛感,不需要為結果那麼焦慮,凡事最重要的是過程。

因為只有當你把過程把握好了,也才能有好結果。

畢竟過程都把握不好,那麼焦慮,那麼心急,又何談最後能夠成功呢?

所以啊,真的凡事急不得,急了還讓自己內心痛苦,最後失敗了又要痛苦,反反覆復,真的非常折磨你自己。

總之,不要那麼看著結果,更不要去害怕失敗,放平自己的心態,安頓好自己,允許一切發生后,好結果一定會來的。

02

心態鬆弛,生活快樂‍‍‍‍‍‍‍‍‍

一個人如果活的足夠幸福快樂,他的心態一定是足夠鬆弛的。

因為人只有在鬆弛當中才能把握好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才能輕鬆自得。

楊绛說過:“人生沒有最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

事實上,人只要心態好,不管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會感到足夠的滿足。

相反人如果總是心態不好,總是放鬆不了自己,總是想的很多,想的很雜,想的很焦慮。

那麼這個人一定會無時無刻忍受著這種沒有鬆弛感的折磨,活得痛苦,活得不快樂。

但是人活著,要是總是對生活失去希望,總是對生活失去信心,活著真的沒什麼意思。

所以,作為人既然生活在這個世上了,就盡量讓自己多享受一些福氣吧。

不要忍受那麼多莫須有的折磨,學會放鬆自己,有一個鬆弛的好心態。

讓自己無論處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活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夠擁有對自己人生的一種自信。

一種不害怕任何事情發生,允許生活里失去一些,得到一些。

蒙田說過:“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時候都能控制自己”。

所以學會自律,控制住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有一顆足夠自由的心。

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插上翅膀,才能夠擁有足夠自由的生活。

03

鬆弛下來,允許一切發生‍‍‍‍‍‍‍‍‍‍‍‍‍‍‍‍‍‍‍‍‍‍‍‍‍‍‍‍‍‍‍‍‍

叔本華說過:

“接受無常,允許一切發生,你的內心也會輕鬆與開放,同時,你將無所畏懼。”

人生本就是無常,沒有人能預測到自己人生的每個階段會發生什麼,會經歷什麼樣的生活。

學會允許一切發生,其實就是鬆弛自己最好的一種體現。

畢竟那些總是不懂得放鬆心態的人,往往都是對生活接受能力很差的人。

他們害怕會有糟糕事情發生,他們害怕他們付出後還是會失敗,害怕自己追逐一生的東西,最後還是無法得到。

但事實上,很多事情發生了就不會有什麼改變。

你只是焦慮,只是心情差,只是心態不好,並不能改變你生活的現實,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

就像村上春樹說過: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所以對於生活一定要鬆弛下來,允許一切發生。

只有這樣你才能有心情,有時間,有精力去發現生活中那些其他的美好。

中年以後,全是離別
中年以後,全是離別
2025-04-11 16:15:57
窮人對金錢根本沒有概念
窮人對金錢根本沒有概念
2025-04-11 19: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