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坐在寫字臺前,手指顫抖地為自己的作品畫上最後一個句號。
他從桌前站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圓珠筆從視窗扔了出去。
隨後,他來到衛生間用熱水洗了洗臉,看到鏡子里的自己,忍不住放聲哭泣。
歷時6年實地調研,閉門0年潛心寫作,路遙終於完成了這部百萬文字小說。
這部文學巨著,就是榮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描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掙扎在貧困線上的農民子弟孫少平,從農村走入城市的故事。
在經歷了工作無常,戀人離世,容貌被毀後,孫少平依然對生活飽含著無限熱愛。
生命就是一場旅程,你不必活得愁眉苦臉,心驚肉跳。
困了就去睡,累了就休息,允許一切自然而然發生吧。
會允許,學會接納,才是世間最溫柔的力量。
而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人,從不缺這種力量。
01
孫少平十七歲時成績優異,被推薦到縣城高中讀書。
他穿著兩年前的補丁褲子,每次吃飯連最差的菜也買不起。
而那些來自城裡的同學,不僅衣著得體,每頓飯都能吃上一個白饃。
孫少平非常羨慕,又暗存不滿,尤其對班長顧養民心有抵觸。
顧養民成績拔尖,家境優渥,孫少平卻處處看他不順眼。
很長一段時間里,孫少平內在自卑又極要面子,過得非常擰巴。
而唯一能給他帶來心理慰藉的人,是同樣家境貧寒的同學郝紅梅。
後來,他暗戀的郝紅梅,忽然和班長顧養民“好”上了,孫少平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和迷茫。
好友為了幫他出氣,特意找人把顧養民打了一頓。
然而,顧養民並沒有懷恨在心,而是和往常一樣平等而友好地對待他們。
這是孫少平人生路上的第一次覺醒,他發現顧養民不僅家境優越,人品也不差,而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這並不是消極的妥協,而是誠實的接納。
人與人之間的部分差異,比如原生家庭和相貌,是客觀存在、無法超越的現實條件。
可是,一個人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並不完全取決於這些先天條件。
獨特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也會讓一個普通人變得與眾不同。
他想通這點後,一種解脫的喜悅感油然而生,他不再對自己的貧窮遮遮掩掩,和同學們相處也坦誠相待。
他喜歡讀書,見解獨到,連顧養民也對他另眼相看。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人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人一出生卻要負重前行。
如果總是和別人比較,無異於拿他人的尺規來丈量自己的人生。
與其花時間去仰望別人,不如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嘗試去接納自己的普通,花更多的時間來好好經營自己。
當一個人發自內心想要變好時,體內的潛能將會被慢慢釋放,也就有更大可能活出不受限的人生。
02
高中畢業后,孫少平回村當過農民,做過教師。
學校被迫解散後,他隻身闖進黃原城,做了一名攬工漢。
這對孫少平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生活考驗。
他的脊背被石頭壓得皮肉潰爛,還時常在不同的工地之間顛簸。
生活捶打著孫少平,卻又給了他一顆糖。
在黃原城,他重逢了已經考上大學的田曉霞。
兩人雖生活境遇完全不同,卻因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
在曉霞的説明下,孫少平當上了一名煤礦工人,終於不用像過去那樣,在工地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就在孫少平沉浸在生活給予的恩賜時,曉霞卻為了救人跳入洪水,猝然離世。
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毀滅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絕望,將孫少平包裹起來。
他無法接受現實,變得麻木少語,整個人也消瘦了很多。
在井下採煤時,孫少平像一頭不要命的蠻牛,仿佛通過這沉重的體力勞動,才能讓他暫時忘卻痛苦。
又一個春天不約而至,上井后的孫少平躺在草地上望著滿山春色,一個念頭從腦海中逐漸明朗起來。
人生如四季,熬過了冬天,春天自然會到。
人的悲歡離合如同大自然的四季一樣,一直向前,永不停歇。
如果在冬天里受過傷,也不要忘記打開心靈的一扇窗,因為那將是春光照進來的地方。
想到這裡,他壓抑的內心逐漸打開了,走路的腳步也變得輕快了許多,孫少平終於投入到了正常的生活中。
平凡人的世界裡,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事事如意是偶然,愛而不得是常態。
你可以悲傷,也可以哭泣,但不能為無法改變的人和事持續消耗自己。
否則,我們對生活的熱情將被消耗殆盡,陷入痛苦的無盡迴圈。
而生活不會以迴圈的方式結束,它會一直向前走,直到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刻。
允許自己和好運撞個滿懷,也要允許不幸突如其來。
允許一切發生,才不會被生活的得失禍福困在原地。
03
這一天,孫少平和工友正在礦井中幹活,一大塊矸石從頭頂墜落下來,眼看就要砸在身旁工友頭上。
他眼疾手快,一把推開了夥伴,自己的臉卻被石頭砸中,倒在了血泊中,孫少平被緊急送進了省城醫院。
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他的右眼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湊巧的是,好友金波的妹妹金秀就在省城醫院實習。
在孫少平住院的三個月里,金秀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
孫少平終於可以重見光明,臉上卻留下了一道可怕的傷疤。
令人意外的是,金秀在此時向少平表達了自己的愛意。
而孫少平的妹妹和男友,也打算動用關係把他從危險的礦區調到省城工作。
孫少平回絕了金秀的愛情,也推辭了妹妹和男友的好意。
他知道,金秀漂亮、熱情,和曉霞一樣,也是有文化的大學生,她無疑會成為一個讓男人驕傲的妻子。
然而,兩人相處時總有一種隔代感。
來省城工作,他不僅能享受到便利的生活條件,更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井下採煤。
但是,大城市對於妹妹和妹夫也許是合適的,他在這裡卻沒有歸屬感,也未必能尋找到自己的幸福。
他開始懷念礦山裡溫暖的季風,綠黃相間充滿生命力的山野。
他在大亞灣礦井流過汗,淌過血,他對黑油油的煤炭,更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難舍情感。
他知道,自己可能這一輩子都會和煤炭打交道了。
人赤條條而來,終將赤條條而去。
短短百年,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我們的內心感受,就構成了人生的全部意義。
人生沒有最佳選擇,幸福沒有標準答案。
你可以在深山裡種花,也可以在鬧市中品茶,只要內心是平和踏實的,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遵循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喜歡的人,身心合一,活在當下,就沒有辜負這百年修來的人生。
▽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痛苦。
但是真正決定你人生品質的,是你內心的選擇與態度。
作家辛迪·芬奇說:我會允許一切自然發生,並將之視為生命的風景。
孫少平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在時代巨變的驚濤駭浪中艱難向前。
他能接納自己的平凡,卻又不甘於平庸,一邊受傷一邊自愈。
在命運的神秘無常中,活成了自己的擺渡人。
而平凡如我們,可能終其一生,都成為不了理想中的樣子。
不過,那又怎樣?
你全力以赴奔向生活中的每一個難關時,就已經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