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食在北方人家裡,就像老朋友一樣,隔三差五就得見上一面。饅頭、麵條、菜煎餅輪番上陣,吃著吃著總覺得差了點新鮮勁兒。換個花樣,立馬又能讓人胃口大開,恨不得多吃兩口。這不,最近家裡又搗鼓出了一種餅,做法簡單到不行,味道卻讓人直呼過癮。早上五分鐘就能搞定,夾點菜、捲個雞蛋,再來根火腿腸,乾淨又營養,比外頭攤子強百倍。更別提這次還加了點新食材,香得讓人停不下來。想知道這餅咋做的?先別急,聽我慢慢跟你嘮。
酵母可不是隨便扔進去就完事兒。得先用溫水化開,攪得跟牛奶似的順滑。見過有人圖省事兒,直接把酵母乾粉倒進麵粉裡,結果呢?發出來的面帶著小顆粒,口感差老遠不說,還得等上半天。化好的酵母水跟麵粉、鹽、水一塊兒拌,筷子使勁攪,攪到看不見乾麵粉為止。麵團這時候還軟乎乎的,像個剛睡醒的小孩。蓋上保鮮膜,找個暖和地兒讓它發酵,發到兩倍半大,表面冒出小氣泡,像在跟你眨眼。
這工夫,咱把蔥油、十三香、濃縮雞汁倒進小碗裡,丟一把蔥花進去,攪拌均勻。光聞這味兒,口水都得打架了。面發好了,掀開保鮮膜一看,蓬蓬鬆鬆,氣泡滿滿。把蔥花醬汁一股腦兒倒進去,揉啊揉,排排氣,麵團跟蔥香來了個親密接觸。揉好后,蓋上保鮮膜,再發一次,差不多到兩倍大。這二次發酵可不是多餘,少了它,餅的口感就像少了靈魂,乾巴巴的。
電餅鐺這時候派上用場。別急著開火,先刷一層薄油,把麵糊倒進去,用鏟子刮平,像給桌子鋪桌布似的。蓋上蓋子,再開小火,烙個五分鐘。翻個面,再烙五分鐘。怎麼知道熟沒熟?拿鏟子輕輕按,按下去不塌,彈回來像個小皮球,那就是熟透了。烙好的餅別急著切,焖上五分鐘,香氣鎖得死死的。切開一看,鬆軟得像棉花糖,還帶著點嚼勁,蔥香一縷一縷往鼻子里鑽,咬一口,幸福感爆棚。
做這餅的過程,其實挺像生活。麵團得慢慢發酵,急不得;調料得恰到好處,貪多嚼不爛。忙活半天,端上桌那一刻,家人的笑臉就是最好的回報。尤其早上,時間緊得像打仗,這餅卻能在五分鐘內搞定,熱乎乎往桌上一放,孩子吃得眉開眼笑,大人一口下去滿心熨帖。誰說家常飯沒花頭?就這餅,愣是能把一天的疲憊都哄跑了。
再說回這新加的食材,濃縮雞汁真是點睛之筆。以前沒試過,總覺得蔥油餅夠香了,可這雞汁一加,味道立馬上了個台階。不是那種齁鹹的鮮,是那種回味無窮的香,吃完還想舔舔手指頭。你有沒有啥拿手菜?,也是在老方子上加了點小心思,結果讓人驚豔的?生活里這些小改變,就像給日子撒了點胡椒粉,滋味立馬不一樣了。
最近一次做這餅,我特意多放了點蔥花,綠油油的,看著就喜人。烙出來后,孩子搶著吃,嚷嚷著比買的披薩還香。我笑著說,披薩哪有咱這餅實惠?一斤麵粉才幾塊錢,烙出來的餅夠吃兩天。吃著吃著,聊起小時候姥姥烙的餅,薄薄一層,咬一口滿嘴芝麻香。雖說味道不一樣,可那份滿足感,倒是如出一轍。你家有啥拿手餅,勾起過全家人的馋蟲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