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這位以雷厲風行著稱的商界女強人,在空調界早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作為格力電器的領航者,她幾乎讓“格力”與“空調”劃上了等號。然而,這位“鐵娘子”的雄心壯志並未止步於空調領域,她渴望在更多領域留下自己的足跡。
在新能源汽車風起雲湧的時代,董明珠毅然決定進軍這一新興領域,銀隆汽車成為了她試水的第一站。這家車企推出了多款純電車型,從外觀呆萌的電動小車到氣派十足的電動MPV,應有盡有。然而,美好的願景並未能轉化為實際的銷量。核心技術缺失、售後服務薄弱、定價虛高等問題,讓銀隆汽車在市場上遭遇了滑鐵盧。
面對銀隆的失利,董明珠並未選擇退縮,而是推出了“格力鈦”這一新品牌,繼續衝擊新能源市場。這一次,她將目光轉向了物流市場,推出了一款純電動物流麵包車。然而,這款被寄予厚望的車型,卻並未能如願以償地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儘管官方宣稱其外形大氣、載貨能力強、性價比高,但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續航焦慮、技術瓶頸、市場定位模糊等問題,讓這款車型在市場上舉步維艱。
更為尷尬的是,這款車型的價格在短時間內從15.8萬元暴跌至5萬元,降幅高達70%。這並非行銷策略,而是現實所迫。面對慘澹的銷量,廠家不得不選擇降價清庫存。然而,即使價格如此誘人,消費者依然不買帳。這款車型在市場上的表現,可謂是“雷聲大雨點小”。
與比亞迪的T5插電混動物流車相比,格力鈦更是顯得相形見絀。T5擁有更長的續航、更強的載重、更高的能效以及更智慧的電控系統,更重要的是,比亞迪擁有成熟的管道和售後系統。而格力鈦在面對使用者最基本的問題時,往往無法給出令人安心的答案。這不禁讓人感歎,技術壁壘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跨越的。
如今,格力鈦的許多車輛已經淪為了“庫存擺設”。網上曝光的視頻顯示,這些電動物流車整齊地堆放在格力廠房附近的停車場,厚厚的塑料保護膜還未撕去,車門上落滿了灰塵,行駛里程幾乎為零。這些車輛未能成功打入市場,而廠家也無力再為它們尋找買家。這一幕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董明珠在推動格力創新上的勇氣確實值得敬佩。然而,有時候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是徒勞。新能源車市場並非一片坦途,而是一場硬仗。沒有核心技術、沒有使用者口碑、沒有管道深耕,就難以在這場馬拉松中走得長遠。格力鈦的失利,或許正是對這一點的最好詮釋。
當15.8萬元的新車在短時間內暴跌至5萬元清倉時,當一批批嶄新的格力鈦車輛堆放在廠區里吃灰時,我們不禁要問:技術出身的企業家,是否更應該尊重技術的複雜性,而不是低估它的門檻?對於格力而言,或許收一收腳步,回頭看看空調領域還能做出哪些創新,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