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領軍者,其產品向來以創新和品質著稱,每一次新品發佈都備受矚目。然而,Vision Pro這款被寄予厚望的混合現實頭顯設備,卻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它在技術層面展現了蘋果的雄心壯志,但在市場表現上卻未能如預期般火爆。
尤其是近日淘寶最新版App在Vision Pro上的AppStore上架,據悉可以將商品投影到現實中查看,並且能實現1:1的參考。這又讓火了一陣子的Vision Pro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也讓人不禁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Vision Pro為啥沒火起來呢?
技術確實很蘋果 不算過分驚豔 但也足夠領先
Vision Pro無疑是蘋果在空間計算領域的一次大胆嘗試,它在多個技術層面都達到了行業頂尖水準:
-顯示效果:採用microOLED面板,圖元密度極高,能夠提供高清晰度與高動態範圍的畫面,觀影體驗極為出色。
-交互體驗:實現了無手柄操作,通過眼動追蹤和手勢識別,讓交互更加自然、直觀,符合直覺。
-音訊效果:開放式結構下,空間音頻技術表現出色,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聽覺享受。
-生態聯動:與macOS、iOS、iPadOS等蘋果生態產品深度整合,實現了無縫連接和協同工作。
這些技術亮點讓Vision Pro在發佈之初就獲得了眾多科技媒體和專業人士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蘋果繼iPhone之後最具革命性野心的產品。
從價格到生態到場景到佩戴 核心痛點幾乎一個沒解決
-高昂的價格:Vision Pro的售價高達3500美元(國行29999元人民幣),這一價格讓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其高昂的成本主要源於先進的技術和零部件,如定製的MicroOLED顯示幕等。
-應用生態的缺失:目前專門為Vision Pro開發的應用程式數量有限,且多數應用的體驗並不足以吸引使用者購買設備。開發者對Vision Pro的熱情不高,主要原因是市場上的用戶群體較小,導致開發者缺乏投入資源的動力。
-使用場景的局限:雖然蘋果列舉了眾多生產力場景,但Vision Pro在實際應用中,無論是作為生產力工具還是娛樂設備,都只能算是“淺嘗輒止”,並未展現出足夠的吸引力。例如,在Vision Pro上進行視頻剪輯等生產力任務,效率並不比傳統電腦高。
-佩戴體驗的不足:Vision Pro的重量較重,長時間佩戴會帶來一定的不適感。此外,其視野受限、人臉建模和髮型殺手等問題也影響了用戶體驗。
Vision Pro之所以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市場培育不足:Vision Pro作為一款全新的混合現實設備,需要時間和市場來培育使用者的需求和認知。然而,蘋果在推廣和市場教育方面似乎做得不夠,導致消費者對其應用場景和價值認知不足。
-競爭壓力:在VR/AR領域,Vision Pro面臨著來自其他廠商的競爭。例如,MetaQuest3等產品在價格和功能上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此外,對於國內而言,市場上還有眾多平價的VR設備可供消費者選擇,雖然產品力可能不及Vision Pro,但10倍差價,足以更受市場認可。
-技術成熟度:儘管Vision Pro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如功耗控制、重量優化等。這些問題影響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也限制了其市場推廣,VisionPro無法成為一個長時間佩戴的產品,更多的是一個嘗鮮品,這導致很多潛在消費者無法成為真正的受眾。
-開發者生態的困境:Vision Pro的開發者生態尚未成熟,開發者對其開發工具和平臺的熟悉程度較低。同時,由於用戶基礎較小,開發者難以獲得足夠的回報,從而影響了他們開發應用的積極性。
結語
Vision Pro作為蘋果在空間計算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雖然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市場表現上卻未能如預期般火爆。其高昂的價格、應用生態的缺失以及使用場景的局限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這一局面。然而,Vision Pro的技術創新和理念仍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為未來VR/AR設備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方向。蘋果需要在產品優化、內容生態建設和市場推廣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打破當前的困境,推動Vision Pro走向更廣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