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句農諺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但老經驗也要看新情況。作為農技人員,我提醒各位鄉親:遇到以下這五種情況,寧可晚種三天,也別急著下地!
1. 倒春寒未退場當天氣預報顯示未來5天有低於12℃的持續低溫,或遭遇"桃花雪"等極端天氣,此時播種等於給種子"上刑"。瓜類和豆類種子,在低溫高濕環境下極易黴爛,很容易造成缺苗斷壟,建議等冷空氣過後,用地膜覆蓋增溫3-5天再播種。
2. 土壤濕度過大雨後田間能踩出明顯腳印時,說明土壤含水量超25%。此時播種會導致種子缺氧窒息,影響種子發芽和出土。建議用竹竿在壟面戳15cm深孔加速排水,待土壤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時再進行播種。
3. 沒有催芽的種子春季溫度低,種子吸水慢,直接播種,不僅發芽率可能不足40%,還會造成出苗不整齊,給後續管理帶來困難。正確做法是先用35℃溫水浸泡4小時後,平鋪在濕毛巾上進行催芽,待2/3種子露白再進行播種,不僅能提高出苗率,幼苗出土均勻。
4. 前茬作物未清場特別是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地塊,若未徹底清除殘株並撒生石灰消毒,土傳病害感染率高達70%。建議每畝撒施50kg草木灰調節酸鹼度,間隔10天再播種,可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機率。
5. 盲目跟風選品種南方多雨區慎選薄皮甜瓜,北方沙塵頻發區避免種植長豇豆。應根據當地氣象預報選擇抗逆品種,如華南可選"抗澇黑金剛"南瓜,華北宜種"抗旱金冠"架豆。黃淮海可選擇美都西瓜進行種植。
農諺是老祖宗的經驗結晶,但現代農業講究"看天看地看品種"。種子播種前,要多觀察3天,才能確保一播全苗,苗勻苗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