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提前焦慮
更新于:2025-04-14 12:37:43

你是不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的人?

有工作的時候,會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焦慮;沒有工作的時候,又會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除此以外,你還經常為你的身材、容貌、人際關係感到焦慮,害怕自己變老、變得沒人喜歡……

傅首爾曾說:壞事還沒有發生,你就提前焦慮,就等於你遇見兩次壞事。

陷入“提前焦慮”陷阱的人,每天處在一種“滿負荷運轉”的狀態下,與生活的鬥爭尚未開始,就已感覺精疲力盡。

01

1983年,美國社會學家hochschild提出一個理論叫“情緒勞動”: 除了日常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外,還存在一種被忽視的勞動,就是情緒的勞動。 當一個人思慮過度,就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精力,導致自己停滯不前。 心理學家李松蔚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位讀者想全心全意做科研,但實際上他一周只拿出1天時間做這件事,剩下6天全部在設想自己可能會遭遇的失敗和難題。 他越多想,就越拖延,時間過去了大半年,他的科研專案一點進展也沒有,他因此更加憂心忡忡。 查理斯·司布真曾講:憂慮不會帶走明天的難過,只會帶走今天的力氣。

如果把每個人都比作路上飛奔的汽車。

當你把80%的能量用於焦慮內耗,只有20%的能量用於前進,自然跑不遠。

可如果你心無雜念,把100%的能量花在奔跑上,就會迅速超過其它車輛。

很多時候,一次行動,好過一萬次杞人憂天。

導演李安剛拍攝電影時,遇到很多阻礙。

擔心資金、擔心最終呈現效果不好的他,一直處在焦慮與糾結之中。

後來在侯孝賢導演的鼓勵下,他果斷嘗試,這才有了後來《喜宴》的大獲成功,而他也從此蜚聲國際。

很多時候,阻擋我們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我們為自己設置的枷鎖。

一味沉浸在對結果的擔憂里,只會無端消耗能量,錯失長遠的發展。

當你在行動中不斷嘗試,進入反饋、修正、推進的正迴圈,就能拿回對生活的掌控權,所有的焦慮自會消弭無形。

02

在遼闊的撒哈拉沙漠上,生活著一種土灰色的沙鼠。

它們終日囤積草根,即便草根早已多到腐爛,沙鼠也不停歇。

原來,沙鼠曾經歷過旱季,從此這種對食物的擔憂,就深深印刻在沙鼠的基因里。

生活中的很多人,也跟這沙鼠一般,整日擔驚受怕,覺得前路迷茫。

但其實,為難他們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自己內心太多的負面暗示。

《反焦慮思維》一書中,瑪麗向心理醫生求助,說自己常常午夜驚醒,心臟“怦怦”亂跳。

因為自己的生活有數不清的麻煩:

兩個孩子馬上要進入青春期,即將變成無法控制的“猛獸”;

丈夫隨時可能會丟掉工作,她將成為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

照顧父母需要的金錢,超過了他們的固定收入,而房子,變成了他們永遠也爬不出來的無底窟窿……

雖然有些事情尚未發生,持續的焦慮卻讓她疲憊不堪,丈夫埋怨她脾氣暴躁,孩子們吐槽她沒有半點耐心。

提前焦慮,讓瑪麗的身心都處在“橙色預警”的緊張氣氛中,生活變得一團糟。

莫言曾說:人要生存,就得擺脫連環般的桎梏,憂愁悲觀便是人最根本的死敵。

長期活在人為製造的恐懼中,終有一天會被內心的黑洞吞噬。

要相信,世上沒有過不去的關卡,也沒有不放晴的雨天。

你以為前方是坎坷崎嶇的小路,其實等著你的是平坦寬廣的大道。

所以,不必對未來過度憂慮,甩掉精神上的包袱,才能越走越快,越走越輕盈。

03

打開手機,就有很多信息在告訴我們,未來又將發生哪些新變化,會對生活造成哪些影響,需要做哪些準備。

並且這些資訊有兩個特點:

它們確實和我們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繫;

大部分發生在未來,是我們當下無法直接干預的。

所以,與其對未來過度憂慮,不如轉變心態,著眼當下,慢慢出發。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他要求實驗者把未來一周的煩惱寫下來,投入一個“煩惱箱”中。一周後,他和實驗者一起打開箱子,結果發現,90%的煩惱都沒發生。

失業了活不下去怎麼辦,一輩子也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怎麼辦,老了孤孤單單一個人怎麼辦……

這的確很可怕,但這個“危險”並不在眼前,並且發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互聯網是造成焦慮的一大元兇。

所有的流量販賣給你的理念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現在的我們不夠好,因此要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所以你要花999元學會自律早起,要提升認知,要立刻學會短視頻行銷……

減少對互聯網、手機的依賴,你會發現生活並不會變得糟糕。

焦慮的本質,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強加一個確定性。

若把人生看做大海,想要在重重迷霧之中為自己尋到一條確定的航道,本身就是不可能事情。

把人生想像成一個遊樂園,既然都有閉園的時刻,那麼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可能地多體驗、多冒險,玩得開心和盡興。

《我們內心的衝突》中有句話:

沒有人能夠一直保持內心的平靜。我們越是正視自己的衝突,尋求解決的方法,就越能獲得內心的自由。

人生在世,總有意外與變數。

提前焦慮,執著地想要一個可控的結果,只會慢慢吞噬你的能量,令你深陷生活的泥沼。

穩住心態,耐住性子,做好該做的事,時間自會給你答案。

我對人很簡單

投我以桃便報之以李

玫瑰有刺

不是為了傷害別人

而是為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