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短劇賺錢,但沒想到會這麼賺錢。
自短劇市場爆發以來,巨大的商業潛力吸引了各路資本紛紛湧入,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先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投身其中,長視頻平臺也緊跟其後。 不僅如此,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也不甘落後。
另外,小楊哥、辛巴等頭部主播也利用自身影響力,積極下場做短劇,就連舒暢、劉曉慶等演藝明星,也踏足短劇領域,整個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資本紛紛瞅準的風口,背後必然潛藏著賺大錢的機會,然而究竟能從中獲取多少收益,很多人都缺乏明確的數據。 不過,近日演員劉曉慶的短劇製片人劉奕均在接受訪談時,揭開了短劇行業的冰山一角。
據劉奕均透露,相比一部電影要投一、兩個億,短劇投資回報率高,投100萬可能分回來0萬。
他介紹,短劇通常會歷經兩輪播放,首先在付費平臺播出,隨後再轉移至免費平臺。 在付費平臺上,短劇的付費大盤一天充值大概能超6000萬,投放周期結束轉移到免費平臺后,短劇收入依然會隨著觀眾增多而提升。
短劇市場的火爆也讓背後的編劇和演員從中受益。 據瞭解,當下,當紅短劇演員每日片酬能夠達到數萬元,而創作出爆款短劇的編劇,收入更是可觀,在200萬至0萬之間。
這不,號稱“短劇一哥”的柯淳近日就在一檔綜藝中自曝了收入,他表示片酬是按天算,日薪8萬元。 據悉,此前柯淳主演的短劇作品《好一個乖乖女》,總觀看量突破0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0.0億。
顯然,短劇的商業潛力巨大,也難怪有眾多入局者趕著搶佔這塊蛋糕。 相比電影和電視劇,短劇製作成本低,與此同時用戶觀看量極高,流量表現十分亮眼。 從投入產出比來看,短劇無疑是一筆極為划算的投資。
從整個行業規模來看,短劇也呈現了碾壓電影市場的趨勢。 據《505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0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到0億元,首次超過電影票房規模。
報告還顯示,預計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0.0億元,0年達到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0.0%。
一方面使用者對短劇的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流量見頂,傳統業務增長乏力,各大互聯網巨頭都亟需藉助短劇,來開闢新的增長賽道。
如今,各大玩家都試圖搶佔短劇市場的頭部位置,期望在這片新興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
互聯網行業發展到今天,獲取流量的難度和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各大互聯網巨頭都表現出了明顯的流量焦慮。
阿裡、京東、拼多多、美團、快手等各大巨頭,紛紛採取多種策略,如加大廣告投入、優化用戶體驗、拓展新業務領域等,以吸引和留住使用者。
然而,以往簡單直接的廣告投放難以打動愈發精明的消費者,於是它們開始打造沉浸式購物直播場景,或者增加更多娛樂性內容來提高使用者粘性。
其中,短劇節奏緊湊、情節精彩的特性,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抓住使用者眼球,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了各大平台爭奪流量的新寵。
比如阿裡旗下的淘寶專門設立了短劇板塊,希望使用者逛淘寶時被短劇吸引,從而延長他們的停留時間; 京東、拼多多也無一例外引入了短劇內容,並加大資源扶持; 美團也在視頻欄目新增了短劇頻道,使用者刷短劇即可現金提現,觀看中途美團還會插入品牌廣告來吸引使用者下單。
從抖音方面來看,今年抖音將繼續加碼短劇業務,隨著AI的爆發,抖音還適時推出了AI短劇。
在短劇市場蓬勃發展的浪潮下,跨界佈局的趨勢愈發顯著。
顯然,如今大廠投身短劇業務已成為常態。 可以預見,未來互聯網大廠們還將在短劇領域持續發力,不斷拓展短劇業務的邊界。
來源:電商派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