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先說說大家對睡眠的態度吧。70% 的人認為睡眠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這比例可不低,尤其是 18 至24 歲的年輕人,這個數位飆升到 74%,而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稍低些,也有 63%。不管年紀大小,大家骨子裡都愛睡,把睡眠當成了生活里的一大 “ 美事兒”。
可現實呢?現實是,我們和理想睡眠之間隔著一道 “ 睡眠缺口 ”。全球平均下來,人們想睡的時間比實際能睡到的多出 1 小時 20 分鐘。這可不是小數目,往細了說,像土耳其,人們盼著能睡足 9 個小時,結果呢,實際到手的睡眠時間只有 6 小時 42 分鐘,這睡眠缺口超過 2 個小時,是全球之最。反觀日本,期望睡 7 小時 23 分鐘,實際睡 6 小時 10 分鐘,缺口 1 小時 13 分鐘,雖說缺口小,但實際睡眠時間也是全球最短。
睡眠不足成了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還讓全球經濟因低效率損失了數十億。在中國大陸,還算不錯,平均睡眠時間能超過 7 小時,可其他地方的人呢,就只能在夢裡幻想充足睡眠了。也難怪,65% 的人會選擇午睡來 “ 補欠帳 ”。
睡眠不平等確實存在。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人,睡眠品質大不一樣。比如,一些財務狀況不穩、教育程度低、租房者、有殘疾的人、有年幼孩子的女性、少數族裔以及 LGBTQ + 群體,他們的睡眠品質普遍較差。就拿財務不安全的人群來說,他們的睡眠得分只有 52,遠低於全球平均的 63 分。而且,收入低的人群睡眠被打斷的頻率更高,做噩夢的比例也大。
再看工作,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對睡眠影響深遠。那些對工作,生活平衡滿意的人,睡眠得分能達到 67 分,而不滿意的人只有 52 分。如今, “ 卷文化 ” 盛行,好像睡得少就是努力的象徵,但這種觀念其實是在拉大睡眠差距,影響人們的健康。
印度有四分之一的人經常做噩夢,這比例夠高的吧。英國呢,5% 的人會帶著寵物一起睡,比全球平均的 2% 高出不少。保加利亞人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喝咖啡,57% 的人如此,全球平均才 24%。土耳其人熬夜最厲害,平均睡覺時間是淩晨 0 點 45 分。而哥倫比亞人起得最早,早上 5 點就起床。挪威人起床后最易感到疲憊,56% 的人有這感覺,全球最高。埃及人對自己的睡眠質量評價最高,64% 的人覺得睡得很好。美國人的睡眠最易被打擾,日本人的睡眠時間最短,平均只有 6 小時 10 分鐘。
從地域上看,印尼和印度的睡眠得分相對較高,而一些北歐國家得分稍低。專家分析,得分高的國家往往重視家庭和社交聯繫,這些因素能提升幸福感,進而影響睡眠。而得分低的國家,可能和工作壓力、生活節奏等因素有關。
如今,手機成了很多人睡前的 “ 必備品 ”,72% 的人會在床上玩手機,但有意思的是,中國大陸和印尼的人玩手機多,可睡眠品質依然不錯。而且,現在還有人用傳統鬧鐘,佔比 24%,看來老物件也有它的 “ 忠實粉絲 ”。
睡前儀式也很關鍵。7% 的人會做禱告或宗教儀式,28% 的人刷牙,21% 的人洗臉,18% 的人喝水,17% 的人用手機,16% 的人上廁所,8% 的人吃東西,15% 的人看電視,13% 的人聽音樂,10% 的人讀書。這些小習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睡眠。
為了睡個好覺,人們也是拼了。報告列出了十大助眠工具:空調,風扇、藥物、飲食補充劑或舒緩飲品、音樂,播客,有聲讀物、香薰和白噪音、書、睡眠眼罩、特殊床墊, 枕頭、具有冷卻或加熱功能的床上用品、遮光窗簾,百葉窗。這些工具各有各的 “ 粉絲團 ”,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為了能睡個好覺。
報告最後還貼心地給出了十條睡眠小貼士:堅持規律作息、多曬自然光、打造睡眠聖地、放鬆心情、養成睡前好習慣、遠離螢幕、注意飲食、白天多運動、別強迫自己入睡、保持積極心態。這些都是專家們從海量數據和研究里總結出來的 “ 睡眠秘笈 ”。
2025年睡眠報告-IKEA
本平臺只做公開內容的整理分析分享,內容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版權歸原撰寫發佈機構所有,所有內容通過公開渠道獲得合理引用,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如對內容存疑,請與撰寫、發佈機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