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Quzhou Daily
本報訊 (報導組 周萬 鄭利文 文/攝) 4月9日,在衢江區姑蔑古國考古遺址博物館項目現場,工人們抓緊施工,將一塊塊夯土板幕牆鑲嵌進博物館的外牆肌理。博物館中央大廳頂部的龍骨已完工,仿玉彩釉玻璃在陽光照耀下色彩奪目。“目前,博物館專案已完成總進度的90%,雛形顯現。整體工程預計年底完工。”專案監理單位負責人巴國良相告。
The façade of the museum building is composed of imitation jade, glazed glass and rammed earth exterior walls. Imitation jade glazed glass can show the texture of jade, contrast with the simple rammed earth material, follow the external natural environment, set off the atmosphere of the site, and create a new urban cultural landmark in Qujiang District.
巴國良介紹,姑蔑古國考古遺址博物館專案用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於2023年開工建設。博物館的主體設計採用了鋼框架、鋼拉杆和拱形結構,確保中央大廳的頂部結構輕盈,從而帶來更佳的室內視覺效果。同時,通過懸挑設計,景觀環廊實現了無立柱的結構,使幕牆的視覺效果更為通透。中央大廳採用粗糙肌理的夯土牆體,類比考古遺址的文物出土場景。頂部則利用光電玻璃或鐳射投影技術,根據展陳需要類比浩渺的星空,為參觀者帶來沉浸式體驗。博物館周邊有白塔、土墩墓、沿岸江景、姑蔑王城等,使得區域整體環境更加相融相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說,雖然博物館建築面積只有2萬平方米左右,但整體氣勢很大。
作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第三代建築大師,自2023年2月,程泰寧主持的姑蔑古國考古遺址博物館項目設計方案揭曉後,他一直關注專案進展情況。設計團隊將博物館建築主體處理為土坡地景,將上部建築設計成大小不一的環形造型,如同一塊出土的玉玦散落於草坡之上。博物館的圓環形狀既有聚合感又有輻射性,很好地回應了周邊環境。專案建成后,博物館渾然天成的建築形態將人文、景觀、活力、古今、現代等元素融合,回歸自然、融入自然,凸顯城市有機更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在規律。